早期出血10%恐流產 懷孕前3月風險高...這些因素是關鍵

▲早期出血10%恐流產,懷孕前3月風險高...這些因素關鍵。(圖/資料照/記者姜國輝攝)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產科醫師蘇怡寧在臉書上提到,「懷孕前3個月不要說」非迷信,而是一種對人性不確定的敬畏。臺北長庚產科主任蕭勝文表示,懷孕12周以前流產的風險,確實比12周以後來得高,最常見的原因萎縮性胚胎染色體異常或或母親有免疫方面疾病,而早期孕期出血也有10%的機率發生流產,建議孕媽咪若出現不適,應儘快到醫院檢查

蕭勝文提到,懷孕初期容易造成流產的孕媽咪,又以早期流產超過3次的「習慣性流產孕患者」最爲常見,類風溼性關節炎紅斑性狼蒼、乾癬多發性硬化症等免疫疾病患者,也屬高風險族羣。而罹有子癲前症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的患者,也容易導致不明原因流產。

年齡也是造成早期胚胎不穩的因素之一。蕭勝文表示,年齡小於18歲的小媽媽,或者超過40歲的高齡產婦,比較容易出現孕期出血,若在12周以前發現有出血問題,應儘早到醫院檢查,請醫師看一下是否爲子宮息肉出血,或者胚胎着牀位置過低,若檢查爲子癲前症患者,多會建議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黃體素安胎

▲成功安胎是許多習慣性流產孕婦心願。(圖/新生兒示意圖/記者姜國輝攝)

蕭勝文說,早成早期孕期流產的原因除了胚胎染色體異常或者萎縮外,也與母體子宮的發育有關,若媽媽有子宮肌瘤,就容發生胎位不正、胎盤早期剝離、流產或早產情況。子宮頸閉鎖不全的患者,則因子宮口無法閉合,讓胎兒隨時有掉出來的危機。他曾收治過一名40多歲的孕婦,無故流產了10多次,後來發現該病所致,經子宮頸環扎手術縫合後,終於成功安胎,並順利生下寶寶

根據統計,約有1/3至1/5的胚胎,會在12周以前自然淘汰。有些民衆擔心流產,多有先入爲主的觀念,認爲「滿3個月再說」會比較好。對此,蕭勝文表示,剛受孕時的風險的確比較高,但其實說不說全在個人,「國外就沒有這個顧忌」,只要定期接受產檢,在發現有孕期出血現象後,不要做劇烈運動與停止性生活,就能成功保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