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風險提升 外媒爆:中國控制12省區推新建設項目

大陸貴州山區裡大興土木、修橋築路,造成財政上極大負擔,卻又產生不了足夠的經濟效益。圖爲貴州龍裡河特大橋與配套興建的溫泉度假中心。(中新社)

中國大陸地方債務龐大,外媒透露,大陸國務院已經對12個債務狀況嚴重的省區實行新項目控制措施,包括遼寧、吉林、貴州、雲南和3個自治區及7個省區,外加天津和重慶兩個直轄市,試圖在降低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與增加關鍵基礎設施資金刺激經濟復甦之間尋找平衡點。

路透25日引用消息人士說法指,他們看到日期標着9月下旬的一份國務院文件已經在本月發給了地方政府和國有銀行。文件指,覆蓋中國廣大區域的12個省區只能夠承擔特定的項目,譬如中央政府批准的項目,其它譬如修建火車站和電廠等項目都不得在沒有獲得中央批准的情況下進行。

兩名消息人士說,文件明確規定,地方融資平臺的債務增長幅度,不能夠超過該省的企業貸款平均增速。報導指,過去從未傳出大陸國務院控制地方政府舉債的消息,而這些舉措反映中國政府試圖在降低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與增加關鍵基礎設施資金刺激經濟復甦之間尋找平衡點,但實際上此舉意味着在減少地方債務的同時,中央政府的債務就必然增加。

大陸人大常委會24日通過了增加發行人民幣1兆元國債的提案,將透過轉移支付,轉移至遭受嚴重自然災害的地方政府,進行災後重建。財經人士表示,這是中共建政以來首次在一個財政年度之內追加財政赤字,足以顯示中國經濟目前狀況的嚴重程度。

據國際金融研究所(IFF)估算,2020年第1季,中國大陸的國內債務總額佔GDP的317%,總金額大約爲人民幣317兆元,創歷史新高。最近3年,中國經濟大幅度惡化,房地產債務危機爆發,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的債務規模都在快速擴大。

報導指,中國大陸債務結構的特點之一,是地方政府的負債要遠遠多於中央政府。2022年,地方債務達到人民幣92兆元,佔GDP的76%,而中央債務僅佔21%。鉅額債務突顯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加劇了對系統性金融危機的擔憂。

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在24日授權國務院提前下達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的決定。據新華社報導,根據這個決定,國務院在授權期限內,在當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的60%以內,提前下達下一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這一措施看似是限制地方政府的開支,但實際上爲地方政府寅吃卯糧,今年用掉明年的錢打開了綠燈。

2023年稍早,北京就向國有銀行發出通知,要求它們爲地方債提供長期低息展期服務,幫助地方政府度過眼下的艱難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