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蚵殼雕刻」登廈門文博會 陸商邀約「把手藝教給受刑人」

▲彰化蚵藝家餘季(左)首次參加廈門文博會。(圖/記者蔡紹堅翻攝)

記者蔡紹堅/廈門報導

第十二屆兩岸文博會1至4日在廈門舉行,臺灣縣市主題展位從去年的5個增加至8個,首次與會的彰化縣特產花卉水果設計展位形象,並邀請多家業者與多名工藝家參展。其中,王功藝術家餘季將廢棄蚵殼化身爲藝術品的「蚵殼雕刻」受到許多在地人的喜愛,甚至有人想請他將這門手藝傳授給監獄受刑人陶冶心靈,也培養一技之長。

格瑋國際生活用品設計爲主,本次帶來的主力產品是結合竹編與LED的「依靠提燈」。總經理賴建源表示,這款提燈是以早期的「馬燈」爲意象設計,最早是想供老人家夜間外出使用,內建電池及LED,平時放在底座上充電照明,提着也能持續照明10小時

▼ 格瑋國際設計的「依靠提燈」。(圖/記者蔡紹堅攝)

賴建源介紹,提燈外的竹編是手工亂編,每一個的形狀都不同,從孔洞照明的感覺很有氣氛。此外,爲了提供消費者平易近人價格,還特別設計了一款鐵編款,是以鐵線編織,因爲工序較單純,價格只要竹編款的一半,設計的概念相同。

賴建源指出,他們是首次來廈門參展,民衆的詢問度很高,對提燈的外型及設計理念很感興趣。另外,現場也有不少代理商來洽談,希望未來能有合作的機會。

▼ 「依靠提燈」的電池可供10小時照明。(圖/記者蔡紹堅攝)

蚵藝專家餘季也是首次來廈門參展,他在彰化王功漁港經營蚵藝文化館,將廢棄的蚵殼當作創作媒材,雕刻成各式各樣的形象,而他個人最喜愛的就是王功海邊常見的高蹺鴴等水鳥

餘季表示,他的故鄉王功漁港是蚵的故鄉,所以回到家鄉後,他一直在思考蚵與藝術的結合方式,最後決定將廢棄的蚵殼當作雕刻的媒材,創造出富有在地故事的藝術品,「像這個黑面琵鷺身體,就是用蚵殼去雕出來的,鳥腳則是鐵線塗上蚵土(蚵殼磨粉),底座很明顯,也是蚵殼。」

餘季提到,他從事蚵藝創作已經10多年,除了自己創作之外,也將技術簡化,傳授給當地外籍配偶改善家庭生活,「我一開始創作,就不只是爲了藝術,而是希望能爲王功創造一個新的商機,王功有很多外籍配偶平常沒有工作,但家中又有經濟壓力,我把這些手藝簡化,交給她們製作販售之後就有收入了,現在蚵藝館的作品大多都是她們的製作的。」

▼ 餘季將廢棄蚵殼雕刻成優雅的黑面琵鷺。(圖/記者蔡紹堅翻攝)

餘季也是首次來廈門參展,展品受到很多民衆的關注,他指出,廈門也有養蚵產業,對蚵並不陌生(廈門稱蚵爲:海蠣),但很多在地人看見蚵殼能變成藝術品,還是感到非常新鮮,「這幾天詢問度很高,還有人想找我們合作,要把這門手藝教給大陸監獄裡的受刑人,讓受刑人陶冶心靈,也培養一技之長。」

彰化縣城市暨觀光發展企劃發展科科長王雅蕾表示,彰化的強項是產業,因此除了邀請工藝家外,也有多家業者一同參展,「這是彰化第一次參加文博會,交易的金額雖然不算太亮眼,但詢問度非常很高,且有很多意料之外的合作洽談,希望未來能讓更多大陸民衆認識到彰化。」

▼ 餘季此次展出的雕刻都是外籍配偶的作品,圖中爲餘季的妻子。(圖/記者蔡紹堅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