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顯了汽車行業的創新能力與蓬勃發展前景”——多國人士熱議2024年北京車展

(原標題:“彰顯了汽車行業的創新能力與蓬勃發展前景”——多國人士熱議2024年北京車展)

4月25日至5月4日,以“新時代 新汽車”爲主題的2024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行。在本屆車展上,全球首發車數量達到117臺,新能源汽車也有278個車型亮相。在零部件展區,來自13個國家和地區約500家零部件企業及科技公司展出創新成果,其中智能網聯和新能源板塊佔全部展示面積的51%。

電動汽車領域的領軍者

德國《汽車雜誌》網站稱北京車展是面向未來的展望,8個主要展館從媒體開放日就開始人滿爲患,各場新聞發佈會現場也是一座難求,比慕尼黑車展還受關注。瑞士《一瞥報》也感嘆,在北京車展上,汽車展覽會終於又感受到了久違的熱鬧。

“今年車展上的外國面孔真多啊!”幾乎每一位觀衆都會發出這樣的感嘆。來自全球各地的媒體和經銷商們活躍在展館的各個角落:有的在車外仔細觀察車漆、流線型等,甚至直接打開發動機蓋看內部構造;有的直接坐進了車裡,感受智能座艙,體驗自動駕駛;還有的不斷向展臺工作人員諮詢着重要技術參數……

“你可能不信,我比你更瞭解中國汽車。”一位來自非洲的汽車經銷商在現場自豪地向記者介紹,他從1999年起便開始購買中國汽車並運往非洲銷售。通過長期的接觸、瞭解,他相信中國會發展成爲汽車行業的引導者,“或許現在就已經是全球第一了”,他補充道。

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汽車產銷量首次均邁上3000萬輛臺階,躍升爲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佔全球比重超過60%,已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

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電池、電機、電控等技術已經在全球領先。其中競爭優勢最大的是電池,目前全球動力電池銷售前十的企業中,有一半以上來自中國。

“中國汽車行業的轉型令我印象深刻,新能源汽車的設計令人信服,無論是技術還是設備也都有着很高的質量。”德國汽車研究中心中國事務總監費蓓婭(Beatrix Keim)已經和中國汽車行業打了幾十年的交道,她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已經不僅僅是全球汽車產業中的一個有力的競爭者,而已經成爲了電動汽車領域的領軍者。

保時捷中國總裁及首席執行官柯時邁(Michael Kirsch)認爲,本屆北京車展是一次面向未來的展望,讓人們看到了未來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本次車展亮相了衆多全球首發車型,集中展示了最新的智能化和電動化成果,進一步彰顯了汽車行業的創新能力與蓬勃發展前景。”

合作共創的夥伴

路透社刊文稱,外國車企正通過車展的平臺積極尋求中國合作伙伴,並宣佈建立新的合作關係,日本和歐洲汽車製造商在此方面尤爲活躍。

豐田宣佈將與騰訊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領域展開合作。日產中國也在車展期間與百度簽署諒解備忘錄,合作內容圍繞人工智能、智能汽車等領域。日產首席執行官內田誠在車展上參觀了多個展位,他表示,希望通過進一步的合作,使技術更好整合到產品中,爲中國用戶帶來令人興奮的智能系統和基於人工智能的服務。

科時邁指出,中國在電動汽車和智能駕駛技術等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而德國在傳統汽車工藝和工程技術方面擁有豐富經驗。兩國車企可以在研發、設計和生產等多個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共同探索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推動汽車行業向着更環保、節能和智能化方向發展。

在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高級執行副總經理董長征看來,跨國車企與自主品牌從最初的競爭關係,已成爲合作共創夥伴關係,共同開啓了中國汽車電動化發展新格局。對於外資品牌來說,本土化是立足中國市場之本,要不斷加強與中國夥伴的融合聯動。

有着深厚造車底蘊的國際汽車製造商擁有領先行業的整車研發和工程技術實力,然而中國的科技創新企業則圍繞中國市場的獨特需求,不斷在智能電動汽車技術領域形成突破。大衆汽車集團(中國)首席執行官貝瑞德認爲,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構建創新的中外合作模式,結合彼此的優勢和資源形成合力,將促進雙贏。

“目前中國汽車已經遍佈全球,國外消費者對中國品牌的產品也非常感興趣。”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田甜表示,跨國車企以及相關產業深化合作,預示着對中國市場的信心。

中國汽車走向全球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汽車出口到海外,受到全球消費者的歡迎。”一名來自斯里蘭卡的經銷商在車展現場告訴人民網記者。

“中國汽車企業走出去的熱情非常高。”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表示。數據顯示,今年我國汽車出口保持強勁增長態勢。2024年一季度,中國汽車整車出口132.4萬輛,同比增長33.2%。

中國多個汽車品牌都已佈局出海,並且取得了一定成效。領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穆軍說:“僅在本屆北京車展期間,就有來自10多個國家的代理商和經銷商和我們舉行了簽約儀式。”

力帆科技黨委書記、董事長兼總裁、睿藍汽車董事長兼CEO周宗成介紹,目前,睿藍汽車已拓展了中東、東歐、拉美等全球區域17個市場,後續,將積極佈局涵蓋燃油、新能源汽車的海外項目,自主開發適合海外市場的車型,不斷開拓海外渠道,爲全球用戶創造更高價值的產品,讓中國汽車走向全球。

德國權威汽車經濟學專家、波鴻汽車研究院院長費迪南德·杜登赫費爾強調,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成本優勢是通過幾十年的發展才建立起的天然競爭優勢,是中國企業以市場爲導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開拓創新,通過在動力電池和軟件等領域長期投資才建立起的天然競爭優勢。“汽車發展的未來在中國,如果帶着保護主義措施面向未來,就會鑄成大錯。”

寶馬汽車全球董事長齊普策認爲,全世界的活動包括降低碳排放、管理全球供應鏈,以及可持續性方面的工作都要採取合作的方式,誰都不能獨善其身,所以自由並且公平的貿易非常關鍵。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主席希爾德加德·穆勒今年也首次參加了北京車展,她表示,2023年,德國汽車製造企業在華銷售了370萬輛汽車,德國汽車產業堅決支持市場開放和公平競爭,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中國電動汽車的發展以及中國市場的活力對於全球汽車產業的發展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