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首度談退休生活「很習慣」 透露自傳下冊內容

張忠謀日前接下APEC領袖代表。(圖/記者範綱儀攝)

記者周康玉臺北報導

臺積創辦人張忠謀自6月退休,仍到處趴趴走,除了在半導體大展演講,還在日前接下APEC大使重任。張忠謀首度談他退休後生活,他表示「很習慣」,對於他自傳內容,要親筆寫

張忠謀接受新竹廣播電臺專訪,今(23)晨播出。張忠謀透露,他對退休生活很;談到自傳,他仍會比照上冊,以自己的角度感情親手寫出來,預計會達15萬字之多,內容會以他從德州臺後生涯爲主。

透露自傳下冊內容

他首先談到,自6月退休後,他對退休生活很習慣。並透露自傳下冊內容,他打算寫15萬字,且從他在德州儀器工作的25年寫起,因爲德儀是他事業人生開始的重要階段

德儀之後,接是臺灣的33年生涯,張忠謀表示,前2到3年是擔任工研院院長,爾後創立臺積電,此時期對他是「非常重要」的階段,他會詳細描述。換言之,張忠謀自傳的下冊,臺積電的創立到成長,將會佔重要篇章

不同於大多數企業家寫自傳時經常採口述、或他人代筆方式,張忠謀說,他會延續上冊,自己親手寫,敘情文大於敘述文,很多事情會訴諸企業生涯的情感表達出。

張忠謀描述,在1985年7、8月時,他準備創辦臺積電之時,在着手規劃晶圓代工商業模式過程「蠻興奮」,「真的辛苦也不見得」,但籌資過程卻相當曲折。

張忠謀回憶臺積電起步時的艱辛過程,當時雖然有時任行政院長俞國華支持,連孫運璿李國鼎都幫忙他,但他必須找到一家半導體跨國公司當第2大股東

張忠謀表示,他當時主動找上老東家德州儀器和英特爾,但最後只有荷商飛利浦願意投資,飛利浦並強調,是因爲臺積電是晶圓代工的商業模式才投資,「如果只是一個普通的整合元件廠(IDM)就不會投資」。

張忠謀說,當年會以專業晶圓代工創新模式作爲臺積電的獲利模式,是因爲他在德州儀器的25年期間,已經「登高樓、望盡天涯路」,知道什麼可做、什麼不可做;尤其當年臺灣在半導體技術上落後國際2到3代,如果在創辦一個IDM廠,會無法競爭

管理學大師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就曾稱讚臺積電「這個公司創造自己的行業,也創造客戶的行業」。

張忠謀也指出,他跟IC發明者傑克‧基爾比(Jack Kilby)在1958年同時在德州儀器工作,他不諱言兩人都對德儀有功勞

臺灣半導體「靠未來的努力」

談到臺灣半導體的未來,張忠謀認爲,儘管臺灣半導體業世界第2、第3名,但仍需要「靠臺灣的努力」才能繼續維持;像日本也曾在半導體業稱霸,韓國也從很小產業的慢慢發展起來,目前中國投入很多錢與很多資源發展半導體業,可見國際半導體業是競爭的,臺灣半導體的未來,「完全靠未來的努力」。

▼張忠謀日前接下APEC領袖代表任務。(圖/記者範綱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