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羣人想在太平洋垃圾島建國,他們爲什麼這麼做

(原標題:在垃圾上建一個島國,他們是認真的)

海洋中存在的垃圾,可繞地球400圈。

這不是某奶茶廣告語的模仿,而是垃圾島大使之一薩拉 · 羅伯茨(Sarah Roberts)所說過的一句話。

垃圾島,指的是太平洋夏威夷海岸交界地帶附近堆滿了垃圾的一大片區域。據悉,其面積已達到了約一個法國領土的大小。

(太平洋垃圾帶,圖自:hococonnect)

在垃圾島上建立一個國家

太平洋垃圾帶這個話題已不新鮮,隔段時間就突然有個環保專題出現成爲熱點,各界人士紛紛關注,小學生看圖說話,中學生命題作文。隨後新的熱點出現,垃圾帶又淡出了公衆的視線

但還有些人一直在關注着。前段時間英國網站LADbible與塑料海洋基金會合作發起海洋保護行動,向聯合國申請要求承認垃圾島爲世界上第196個主權國家(聯合國承認的那種)。

這不是一個無來由的噱頭。申請成爲國家的理論支撐是,根據聯合國環境憲章,每個成員國國民都應受到環境方面的保護。而垃圾島的環境顯然不適合人類生存,所以海洋裡的這些垃圾纔會得到更好的整治

當然,這並不代表成員就必須住在那裡了。

根據《蒙特維多國家權利義務公約》,構成主權國家的要素有:永久的人口 、固定的領土、有效的政府、與他國交往的能力。聯合國有關主權國家的草案宣言也都源自該公約的有關內容。

爲了使垃圾島具備這些要素,活動發起者不僅在網站上招募十多萬支持者,還爲此設計了一系列配套物品

上圖爲國旗,由白色的天空藍色的海洋和綠色的塑料瓶三部分組成。

以及20、50、100元三種面值的貨幣,圖案章魚海龜鯨魚等。

(圖自:ADWEEK)

還有護照郵票等。

(圖自:Quartz)

在環保路上的人們

截至10月6日10點,已有超133665人在網站上支持垃圾島建國。只需要另外16000多人的支持,就能達成15萬的KPI了!

(Al Gore)

美國前副總理阿爾·戈爾(Al Gore)以及英國長跑運動員莫·法拉赫(Mo Farah)也簽署了請願書,併成爲了垃圾島的榮譽公民

與十幾萬請願者相對應的是另一組數據

類似這樣的數據還有很多很多。龐大的數據具體到微小細節,我們每天叫外賣、購物等一系列日常活動,都在產生着塑料垃圾。

據活動發起者介紹,塑料在破壞着食物鏈的每一個環節。它們破壞海洋生態環境,使得海洋生物的生存受到極大威脅,而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碳循環也因此受到影響。甚至,海洋水質污染將擴散到附近居民日常對水的使用上。

改變現狀的方法不是沒有。先前已有過很多人建議採購時自帶環保袋,近期某外賣軟件也推出了「不需要餐具選項(只是入口在備註裡面,且很少有人選)等。但除了這些生活小細節上的調整,還有更爲高效的辦法。

海洋保護協會海洋廢物管理局負責人尼古拉斯 · 馬洛斯(Nicholas Mallos)曾介紹,如果生產垃圾最大量的前五個國家可以改善廢物運輸系統,利用更先進的處理技術,廢物回收利用率將會更高。到2025年,我們生產的垃圾將會減少一半。

然而實際上,會選擇去這樣做的人和國家少之又少。

對環境問題的炒作太多了,因此我們很容易變得脫敏,但事實的真相是,我們正處於環境災難的邊緣。

垃圾島宣傳大使薩拉 · 羅伯茨(Sarah Roberts)說道。他認爲,如果垃圾島能夠被聯合國正式認定爲一個國家,他們就能確保這個問題不會再被忽略了。

我對垃圾島是否能真的成爲一個主權國家持保留態度,很有可能最後那一系列國旗、護照、郵票都只能成爲紀念品,而不能被真正加以使用。

但活動發起者的努力並沒有白費,至少有十幾萬的人支持了他們,以及無數個看了這篇報道的你知道了有這麼件事:

誒,太平洋的塑料垃圾污染真的好嚴重啊。

題圖及其他插圖均來自LADb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