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農商銀行3300萬股權無人問津,中小銀行股權拍賣頻遇冷

近日,鄭州農商銀行3300萬股股權在阿里拍賣平臺上的首次拍賣以流拍告終,這一消息引發了市場對於中小銀行股權交易的關注。據瞭解,此次拍賣的鄭州農商銀行股權評估價爲1.2738億元,起拍價與評估價持平,雖然吸引了800多人圍觀,但最終無一人出價。

中小銀行股權爲何屢遭"嫌棄"?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周茂華認爲,中小銀行股權拍賣頻頻遇冷的原因有多方面。一是目前銀行股權交易市場尚處於發展初期,交易深度和廣度不足;二是受宏觀經濟波動和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投資者對部分中小銀行的盈利穩定性和經營前景存在擔憂;三是部分銀行的股權投資門檻高、定價不夠合理。

博通諮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指出,中小銀行,特別是城商行和農商行的股權較爲分散,這是導致股權拍賣遇冷的主要原因。以鄭州農商銀行爲例,該行前三大股東分別爲新鄭農商銀行、鄭州市建設投資集團和永威置業集團,持股比例分別爲6%、5.5%和5%,股權結構較爲分散。

頻頻流拍折射出銀行業困境

今年以來,已有多家中小銀行的億元級股權被掛牌拍賣,部分銀行的股權甚至以1元的底價求售。但從拍賣結果來看,無論是高價股還是"白菜價"股權,大多遭遇投資者冷遇,頻頻流拍。

業內人士認爲,頻繁出現的銀行股權流拍現象,反映出當前中小銀行面臨的業績下滑、資產質量承壓等困境。以鄭州農商銀行爲例,雖然該行近年來資產規模持續增長,但營收和淨利潤均呈現下降態勢。2022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24.52億元,同比下降19.66%;淨利潤8.74億元,同比下降19.82%。同時,該行33家法人股東中,有14家被列爲失信被執行人或被執行人,其中5家位列前十大股東。股東資質的下降,無疑會影響銀行股權的吸引力。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