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變天,小楊哥已萌生退意,劉強東雷軍卻紛紛入局

預熱了好幾天,“劉強東”帶貨首秀終於塵埃落定。

4月16日晚,作爲劉強東的數字虛擬人,“採銷東哥”在京東APP開啓了直播首秀,整場直播時長約持續半小時。

在京東超市採銷直播間,“採銷東哥”熟練地介紹着牛奶、藍莓、牛肉餅等食物;在京東家電家居直播間,“採銷東哥”又熱情地推薦各品牌電視、空調。首戰告捷,兩個直播間圍觀人次均超過千萬。

時不時“緊張”捻手,順便看看“兄弟”留言,簡單回覆一下,也讓“採銷東哥”表現得儘量更像真人。

一種新的嘗試走進京東直播間,用劉強東的影響力,活躍京東直播間。

“採銷東哥”直播截圖

近幾年,不少本該深居簡出的企業大佬們,都愈發喜歡站在熒幕前。

除了用數字人分身代替自己的劉強東,俞敏洪一邊和文學大拿聊天,一邊賣書;李斌爲了賣車,直播間內賣力吆喝;張朝陽樹立導師形象,線上直播講課……

與之相反的是,羅永浩、辛巴、小楊哥等一衆“頭部主播”卻想逃離直播間,成爲真正的企業家。

一邊,企業家紛紛涌進直播間,另一邊,是頭部主播走向企業家,他們好像分別用自己的方式把對方的角色重新做一遍,重塑彼此。

大佬入局,從被動續命到主動擁抱

雷軍又打贏了一場仗,4月18日,被網友千呼萬喚的直播,又把小米SU7再次推上了熱搜。

開播不到一小時,雷軍抖音直播間觀看人數就已突破10萬。

直播間裡,雷軍駕駛小米SU7海灣藍現身北京小米交付中心,向網友詳細介紹新車的外觀設計和性能。

雷軍直播截圖

直播前,雷軍發佈微博稱,直播期間一分鐘送一件小米SU7汽車模型,並稱“有啥問題,歡迎留言”吸引了衆多網友的關注。

與早期殺進直播間的俞敏洪等人相比,如今闖入直播間的大佬們,已經從被迫選擇,需要直播救命,變成了主動擁抱。

隨着近期新能源車圈掀起一場又一場的營銷大戰,老闆們也顧不上什麼身份和矜持,積極爲自家品牌站臺,試圖通過直播的形式和互動,與消費者建立更緊密的聯繫。

比如,3月14日,蔚來汽車CEO李斌在其個人賬號上線直播,383.8萬觀衆守在屏幕前,面對網友說老婆情商低、蔚來銷量上不到2萬等刁鑽話題,李斌與妻子王屹芝毫不避諱一一回應,態度誠懇,因此獲得網友好感,漲粉14.3萬,並獲得了3.3萬元直播收入。

看到李斌造勢成功,3月26日,360創始人周鴻禕與哪吒汽車CEO張勇也在直播間同框,駕駛即將上市的哪吒L前往正在擴建中的桐鄉工廠。

周鴻禕有多次直播經驗,幾乎摸透了消費者心理,在參觀工廠時直言不諱,“我們要給用戶看能看得懂的東西,正在建的工地,鬼知道你在幹什麼。”於是,兩人又約定4月22日晚7點,再來一次直播。

3月28日,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也攜手俞敏洪,在吉利超級工廠的一輛銀河E8上進行了直播。

作爲在直播行業第一個轉型成功的企業家,俞敏洪面對鏡頭遊刃有餘,在介紹銀河E8技術之外,他還引導着李書福從自己三次跌宕起伏的創業故事,講到吉利收購沃爾沃,吊足了觀衆胃口。

此外4月15日,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也爲了測試長城汽車全場景NOA,貢獻了首次直播。在實際駕駛中,魏建軍表現得十分滿意,不斷誇讚全場景NOA在自動掌握方向及變道方面處理果斷,能避免走錯路的風險等。

同日,極越汽車CEO夏一平和百度CEO李彥宏,也迎來合體,在深圳城市道路體驗極越01。用語音控制車門開關,轉彎時自動打燈,AI和汽車的結合,讓大衆看到了一個全新的“汽車機器人”。

這些各行各業的企業家們紛紛聚集在直播間,投身帶貨行列,網友直呼老闆們“捲起來”了。這代表着企業家們集體對直播前景的看好,更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他們如今對流量的渴望。

當第一個企業家願意放下架子去“拋頭露面”,後續也會有無數人跟上前者的步伐。

吃螃蟹的人在離場

和頻頻試水、對直播間感到好奇的大佬不同,昔日在直播間裡積聚了千萬級粉絲的“頭部主播”,都有過逃離直播間的想法。

買樓、買車、買遊艇……站在閃光燈下,“頭部主播”在獲得追捧和財富的同時,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壓力。

爲了還債進入直播行業的老羅志不在此,是最早撐不住的人。2022年6月宣佈退網後,羅永浩的直播頻次,便從一週兩三次減到一月兩三次。

李佳琦曾因失誤停播長達109天,再回來後心態發生了變化,在售賣花西子眉筆時發生重大失誤,場面一度難以控制。

但大家剛開始都忽略了一句話:每天坐在直播間頭痛得要死,他最後的想法就是培養公司的同事,以及陪伴消費者。

比起熱愛這份工作,這時候的李佳琦更多是在山頂上退不下來的無奈。

在3·15晚會曝光了小楊哥售賣過未經嚴格處理的槽頭肉所製作的梅菜扣肉預製菜後,小楊哥也已經停播24天。

雖然三隻羊旗下的另一位主播老K公佈了大小楊哥的動向,指出大小楊哥要消失二十多天的時間,籌拍院線電影,大楊哥負責導,小楊哥負責演。但這麼長時間停播,也很容易被認爲,這是處理負面輿情的一種手段。

並且,小楊哥也已經對外宣稱,2024年娛樂直播會比較多,將減少直播帶貨場次,如果有專場活動,考慮將過億粉絲的賬號直接交由徒弟使用。

即使迴歸直播間後,大小楊哥還要將更多精力分給5月的電音節,可以說唯獨直播帶貨,被排在了最後的位置。

曾經被糖水燕窩事件反噬過的辛巴態度也是決絕。

在小楊哥發聲不久後,辛巴在直播中談到,雖然目前辛選集團年營收規模可達500億元,但由於需要投入人工、房租水電、平臺分成、稅收以及供應鏈建設等成本,辛選沒有大家理解的那麼賺錢,甚至一年下來白玩。

所以他想暫停直播,沉澱兩年,出去學習人工智能,兩年後再選新賽道重新開始。在他看來,直播帶貨行業已經沒有能讓自己興奮的東西了。

站在風口上,“頭部主播”完成了在財富上的越級提升,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草根逆襲,動輒身家上億。

但與此同時,因爲貼近消費者的人設,他們需要以消費者感受爲先,仍要伏小做低,這也就導致他們不能在地位上擁有與財富同等的高度,越播越累。

緊接着,直播中曾經被忽視的問題也開始凸顯。平臺造就了主播,卻也在收割主播,他們容易被流量裹挾,帶貨不可控因素太多,後期開發價值較低,沒有延伸持續性……

“頭部主播”時常有身不由己的感受,而如何在財富價值和身份認同找到一個平衡點,則變成了“頭部主播”們共同面臨的問題。

有行業人士認爲,直播帶貨並非表面上看到的那麼簡單。進軍直播賽道的企業家,得找準定位,做好供應鏈,並不斷堅持直到出現爆點,纔有機會獲得成功。有些企業家雖然曾有過進駐直播間的舉動,但淺嘗輒止,很難獲得成功。

但行不行,總要試過才知道。

直播的洗牌時代,來了

直播帶貨給了許多人站在金字塔尖上的希望,普通主播還想削尖了腦袋往上爬,深刻感受到直播帶貨是把雙刃劍的“頭部主播”,卻已經找好了退身步。

小楊哥不僅儘量減少出現在屏幕前的頻率,更重要的是,他開始嘗試對自己身份的定位進行轉換,更傾向於企業家而非網紅,未來要逐步從臺前轉爲幕後。

有人說,這是小楊哥背後有高人指點,急流勇退是明智之舉。

但深耕MCN賽道的網紅參哥卻給出了另一個解釋。他認爲,小楊哥之所以選擇退居幕後,很大程度是受到輿論影響,一個人影響力越大,被找茬的可能性越大,而小楊哥旗下有衆多主播,搭建了完整的體系,作爲老闆已經不需要站在臺前承受壓力,之後的重點應該在於,如何培養出更多的“小楊哥”。

大小楊哥直播截圖

小楊哥的選擇並非個例。2019年,薇婭還在臺前時,也曾竭力想去掉身上網紅的標籤,並表達過想當企業家的心願。她還表示,網紅孵化不是她做的事兒,這是她的團隊應該做的事兒。這足以說明,她的志向,不僅僅是做好一家MCN公司。

一邊直播,一邊物色有價值的企業跟進投資,後來衆所周知,她被稱作鉅子生物的伯樂。

退居幕後,薇婭的動態仍時刻被外界關注,她與丈夫董海鋒擴大了市場關注面,醫美、家電、AI等領域均有涉足,既是給老本行直播帶貨鋪路,又是用高視角抓新風口,挖掘企業的長尾價值。

老闆向前,主播退後,直播帶貨圈子裡,兩者的身份界限似乎越來越模糊。

這也是直播帶貨發展的必然,無論是老闆還是主播,目標都是賣更多的貨。臺前他們靠的是一張巧嘴,臺後就要深挖供應鏈優勢。老闆想親自下場看看用戶的訴求,主播則被用戶的聚光燈逼到層層後退。

三隻羊CEO杜剛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過,“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一個直播公司最終會涉足供應鏈層面,但三隻羊是自成立之初就想做的一個屬於自己的產品。小楊哥之前提到‘好東西,用得起’的理念,我認爲這也是直播電商最終的核心。直播不可能做幾十年,但是品牌和產品是有生命週期的,可以活得很久。”

這就意味着,此前頭部主播和商家自播的較量,上升到了一個融合的新階段。

3月時,大楊哥就曾透露,自己去三亞談了包括芒果、鳳梨等的商務合作,要在溯源過程中,對產品有更深入的瞭解,直播時才能將其優點說得頭頭是道。

只是,退居幕後不代表消失,更瞭解消費者消費習慣的他們,相當於醞釀着另一場新巨頭吞併,頭部主播的優勢依然穩固。

這也意味着一場新的風波即將到來,誰會成爲那個狂歡的巨頭,誰又會黯然退場,猶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