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率低迷 馬:推動改革,爲臺灣未來須承受不滿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總統馬英九24日接受美國媒體專訪,被問到支持率低迷的問題,他說,這與推動改革有很大的關係,「有時候爲了臺灣長遠的未來,我們必須承受民衆的不滿。」

馬總統24日接受《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專訪,針對兩岸關係臺美關係、美國對臺軍售及執政政績議題做出迴應。總統府25日公佈專訪全文

記者問到,如何看待支持率低迷的問題?馬總統表示,這與最近幾年推動的改革有很大的關係,例如油價電價合理化。他指出,過去國內油價與電價都沒有真正反映其進口成本,長期累積下來已無法持續下去,「我們必須做出一些痛苦決定,而經過這一年多的努力,油價與電價目前已開始比較穩定地走向合理化之路。」

馬總統說,當然還是有其它政策引起爭議,例如年金改革及美國牛肉等議題,「但有時候我們覺得應該做的事情不能等候,這雖會影響民衆對我們的滿意度」。他認爲,這些改革也許在某一時段不受人民歡迎,但長期來看對臺灣是有利的。

他補充道,臺灣是個98%能源仰賴進口的國家,不能用政府的預算去補貼那些用電用油較多的人,這完全不符合使用者付費的原則,也扭曲了能源使用的效率。「我們知道這些決策不受歡迎,但有時候爲了臺灣長遠的未來,我們必須承受民衆的不滿。」

他也說,政府現在的作法比過去更細膩,以減少對民衆生活衝擊,像這次電價調漲,就比去年要緩和很多,「當然我們也學到一些教訓,我想這樣一步步走下去,情況應該可以獲得改善。」

他還指出,去年4月份電價調漲前,臺灣的電價比1982年還要低,不可能這樣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