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醫療新藍海 生醫+ICT商圈已成形

疫情所帶動的智慧醫療落地應用,更成爲投資趨勢中的趨勢。(圖/先探投資週刊提供)

最近幾年,全球科技富豪大舉進軍醫療市場,臺灣有很強的電子業、優秀的醫療水平,兩大高智商領域的聰明人匯聚一起,已在智慧醫療領域擦出令人驚豔的火花!

二○二三年全球景氣將延續二二年下半年疲弱態勢,還面臨地緣政治、金融波動、氣候異常,全球供應鏈的「友岸外包」…等因素影響下,使得經濟趨緩抑或衰退,可以肯定的是,爲抑制通膨所進行的升息,可能引發全球經濟衰退疑慮;在所有產業鏈中,最不受經濟景氣影響的生技醫療業,成爲近來投資市場的避風港,也彰顯了生醫股的投資機會,而疫情所帶動的智慧醫療落地應用,更成爲投資趨勢中的趨勢。

全球智慧醫療市場驚人

隨着科技進步,醫療產業數位化應用已成爲趨勢,而數位醫療領域又包含醫療AI、遠距醫療與照護、行動醫療、穿戴式裝置、醫療資訊、數位藥房、AI藥物發現等應用;根據Global market insights統計,二○二○年數位醫療市場規模已達一四一八億美元,預估至二七年將達四二六八億美元,二一~二七年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十七.四%,而這個成長來源主要爲:一、智慧型手機滲透率高,醫療App創新應用推動產業發展;二、遠端患者監測的需求增加,且COVID-19的大流行更刺激遠端醫療應用的發展;三、創投資金投入的金額持續成長;四、無線通訊技術、雲端數據中心的發展下,個人醫療數據量測與收集變得更加容易所致。

且近年來由於科技巨頭的投入與異業合作,加上數據的儲存成本降低,CPU/GPU/ASIC運算能力提升,使得AI市場從一九年的三八九億美元,到二七年將成長到四二九二億美元,一九~二七年CAGR將高達三五%。而根據Grand View Research對AI應用在醫療保健市場的報告指出,二○二○年市場規模僅爲六七億美元,但預計到二八年市場規模將成長到一二○二億美元,二一~二八年的CAGR年更高達四一.八%。

醫療AI年複合成長率逾四成

工研院分析指出,臺灣健康產業預估二○二五年將可達二八一九億臺幣,全球智慧健康市場規模在二○二二年可達二二五五億美元。政府全力扶植生醫產業,推動精準醫療、創新科技醫療,力拚二五年生醫產值達兆臺幣,工研院根據Stratistics MRC資料指出,一七年全球智慧醫療市場爲一八二六億美元,預計到二六年將達到六六五四億美元,CAGR達十五.四%,臺灣醫療市場將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也因此,國內科技業在近年有大量資金投入生醫領域,關鍵因素自然是因爲醫療智慧化所需仰賴的是先進網路、通信、電腦及數字等技術,實現醫療信息的智慧化採集、轉換、儲存、傳輸和後處理,加上各項醫療業務流程的數字化運作,進而實現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達到醫療信息化。短短一段文字,所經歷的是數年不斷演算、推進、試驗來成就。

最早跨入醫療領域的鴻海集團,更從精準醫療延伸佈局更廣的智慧醫療,去年攜手工研院及臺醫光電搶攻遠距醫療,三方在「智慧醫療器材開發」、「智慧醫療場域」深入合作,共同打造「遠距照護即時監測整合平臺」,進行技術加值、整合、臨牀前驗證等,加快產品上市腳步,搶遠距醫療、居家照護商機;旗下鴻準日前更啓動併購機制佈局生醫產業。

現階段智慧/精準醫療的研發,已經在各醫療院所展現落地應用成果,國內相關業者也陸續邁進產品正式商品化的階段,尤其擁有醫療院所支援應用的個股,如佳世達集團旗下擁有明基醫、明達醫、鈺緯、大江基因、明基材、康科特等,均分別在數位化、智慧化、精準化及醫院管理一條鞭的供應鏈上,完備智慧/精準醫療的場域實現。廣達AI醫療雲端平臺應用在國內醫療院所的覆蓋率更是全臺第一,旗下轉投資的醫療AI解決方案設計商長佳智能也受惠(詳見後文)。

智慧醫療軟硬不可少

宏碁集團旗下的宏碁智醫的AI眼底篩檢系統也已打入八成的醫學中心;雖然,進入數位醫療階段後,醫療院區建置智慧化的進度仍然牛步,不過遠距醫療的應用,在健保給付下有多家國內業者進入供應鏈,晉弘與研華合作的遠距醫療器材更有高達八成銷售至歐美市場,在國內遠距醫療納入健保給付後,其五官鏡醫療器材的銷售更快速在國內診所普及;深耕數十年專注於醫療影像傳輸系統(PACS)的研發及醫療雲端平臺應用的商之器,在國內醫療院所的應用也愈來愈多;顯見科技「硬體」與生技大數據「軟體」的串聯與結合,對於成就智慧/精準醫療是一個都不能少。

全文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231-2232合刊號精彩當期內文轉載》

《先探投資週刊2231-2232合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