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以色列企業在亞洲

以色列企業在亞洲圖╱路透

■鑑於歐洲反猶太主義再起、以巴衝突恐引發貿易制裁、歐洲經濟疲軟等不利因素影響,使得以色列企業試圖分散出口風險,紛紛轉進具龐大潛力的亞洲市場。

■Israeli companies are increasingly turning to Asia, As the government urges them to diversify export markets in response to Europe's rising anti-semitism and potential trade sanctions.

去年以來,歐洲發生數起猶太教堂、商店遭攻擊之事件,今年1月更發生巴黎猶太超市遇襲,數名人質死傷之悲劇,已引發猶太民族恐慌,擔憂歐洲反猶主義再起。

此外,以色列對巴勒斯坦政策,亦使得部份支持巴勒斯坦的組織於歐洲數國展開遊行,並且促使多間荷蘭、丹麥當地企業終止與以國企業往來,預料未來將對以國形成更大貿易障礙。

歐洲恐掀反猶太主義

有鑑於反猶太主義威脅,再加上以巴衝突恐引發歐盟實施貿易制裁,使得以國政府積極呼籲該國企業,莫過度投入單一市場,儘量分散出口風險。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即表示,「我們希望能減少對部分西歐市場的依賴」。

在這樣的背景下,以色列企業開始轉而投入成長快速的亞洲市場。以國經濟部數據顯示,目前該國對亞洲國家出口佔總出口的25%,對歐洲、美國則分別達27%。而以國共3千多間出口商中,約1千間與亞洲國傢俱有貿易往來。

以色列經濟部長班奈特(Naftali Bennett)向路透表示,以國產業正積極往東方市場移動,包括中國、日本、印度等國家,希望未來能提升與亞洲商務往來金額,至目前的十倍以上。

不過,多數以色列企業家反倒認爲,反猶主義不致對貿易形成嚴重影響,也會持續將歐洲國家視爲重要貿易伙伴。

以國企業家的觀點是,歐洲經濟長期疲軟、歐元跌勢不止,使得盈利縮減,這纔是選擇轉進亞洲市場的真正主因。

以色列出口暨國際企業協會(IEICI)執行長薩赫斯(Ofer Sachs)指出,展望未來,中國、越南等亞洲國家的成長潛力遠遠大過歐洲。

相對於歐美企業早已進軍亞洲,以色列企業受限於語言、文化因素,遲遲未大舉開拓亞洲市場。對此,以色列產業人士認爲,以國企業進入亞洲的數量快速增加,以國本國市場受限,慣於思考如何往國際市場發展,這將是以國企業未來開拓亞洲市場,相對歐美企業擁有的優勢。

醫療器材公司EarlySense執行長哈柏林(Avner Halperin)則說道,該公司的亞洲銷售目前佔總銷售約15%,先前較爲依賴歐美市場,但現在已逐漸將重心轉移至亞洲,預估2016年亞洲銷售將佔總銷售額的三分之一,甚至達到半數。

哈柏林補充道,「我們絕對不能輕忽亞洲市場的潛力,該市場具備極大機會,且人們抱持開放心態,並準備好與我們合作。」

中國看好兩國貿易前景

身爲以色列第3大貿易伙伴國的中國,亦看好兩國貿易前景,去年雙邊貿易總額達到近90億美元。

中國駐以色列大使館經濟及商務顧問吳彬(Wu Bin)表示,以色列的高科技產業領先全球,而中國正積極發展該產業,以國科技業將能輕而易舉的於中國達成工業化目的。

另外,韓國三星(Samsung)亦於以色列進行多項投資,其中即包括醫療器材公司EarlySense,且三星亦在以國設有兩座研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