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帶來合作新機遇(國際論壇·讀懂中國·讀懂中國式現代化)

威倫·披差翁帕迪

中國正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通過共建“一帶一路”等國際合作平臺,中國高質量發展惠及各國,推動許多行業發展變革,爲世界經濟復甦增添了動能

今年的中國全國兩會期間,中國經濟政策走向和發展前景是各界關注重點。國際社會普遍關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中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努力,希望從中把握合作新機遇。

中國正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習近平主席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這十分具有遠見。中國幅員遼闊,各個地區資源稟賦差異性明顯,發展新質生產力應符合每個地區的實際情況,加強對資源的有效利用,科學佈局產業,因地制宜、循序漸進,使科技創新成爲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高效引擎。從長遠看,中國注重不同產業平衡發展,有助於中國經濟穩定發展,將爲各國加強同中國的互利合作創造機遇。

通過共建“一帶一路”等國際合作平臺,中國高質量發展惠及各國,推動許多行業發展變革,爲世界經濟復甦增添了動能。新能源汽車行業就很有代表性。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佔全球比重超過60%。近年來,中國對東盟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直接投資增長迅速,在泰國建立了整車組裝、汽車電池、零配件生產等完善的產業鏈。根據泰國工業聯合會的數據,2023年泰國純電動車銷量超過7.3萬輛,比上一年增長603.66%,其中相當一部分是中國生產的電動汽車。中國新能源汽車進入泰國交通系統,助力曼谷素萬那普機場打造泰國首個綠色出行機場。此外,中國在民航飛機、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等領域都實現了創新發展,給全球相關行業發展帶來新動力。

去年,我作爲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代表受邀參加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習近平主席在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發表的主旨演講讓我深受觸動。習近平主席指出:“只要各國有合作的願望、協調的行動,天塹可以變通途,‘陸鎖國’可以變成‘陸聯國’,發展的窪地可以變成繁榮的高地。經濟發展快一些的國家,要拉一把暫時走在後面的夥伴。”中國同共建國家的互利合作有效促進了各國共同發展繁榮。作爲中國的合作伙伴和共建“一帶一路”的積極參與者,我們深感溫暖。

和平穩定、發展繁榮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追求,擺脫貧困、過上幸福生活是各國人民的共同期盼,互利合作、實現共贏是這個時代進步的邏輯。中國不斷推進高質量發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僅造福中國人民,也將惠及世界。

(作者爲泰國泰中“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

《 人民日報 》( 2024年03月19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