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出口數據大爲改善,埃及貨幣一天貶值40% | 財經日日評

點擊上圖▲立即訂閱

用數據深挖行業機會

讀懂2024潛力行業

1—2月中國貿易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

3月7日,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顯示,按美元計價,前2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9308.6億美元,增長5.5%。其中,出口5280.1億美元,增長7.1%;進口4028.5億美元,增長3.5%;貿易順差1251.6億美元,擴大20.5%。按人民幣計價,2024年前2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6.6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7%,創歷史同期最高紀錄。

具體來看,前2個月,我國出口機電產品2.22萬億元,增長11.8%,佔出口總值的59.1%。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1954.5億元,增長7.3%;集成電路1607.1億元,增長28.6%;汽車1118.9億元,增長15.8%。出口勞密產品6661.9億元,增長22.2%,佔出口總值的17.8%。(華爾街見聞)

|點評|今年前兩月的中國外貿數據大爲改善,主要原因是全球貿易活動復甦,以及去年基數較低。具體來看,美國庫存週期過渡至補庫存週期,對中國產品進口需求提升。東南亞國家制造業持續走強,東盟和中國的貿易往來規模擴大。同時,中國進口需求偏弱,此消彼長後貿易逆差走擴。從總體規模上看,人民幣貶值是按美元計價和人民幣計價產生差異導致的。

年初中國外貿實現良好開局,展望全年外貿方面還面臨很多問題。新能源相關產業作爲中國出口新動能,在很多國家已經受到了政策挑戰,出口增速已經放緩。綜合來看,中國全年進出口貿易很難一直維持高增速。

易綱提議設立房地產預售資金保險機制

3月7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易綱建議,設立房地產預售資金保險機制,由中央財政或人民銀行每年按預售監管資金餘額的1%提取預售保險基金(估計約100億元/年),先考慮以三年爲限(2024—2026年),共提取預售保險基金約300億元。

允許房企主體按照公司治理結構依法合規動用一定比例的預售監管賬戶資金,估計有約1萬億元的資金可由房企立即使用;如果將來房企出現爛尾樓,由預售保險基金以該房企動用資金爲上限先行賠付。(第一財經)

|點評|房地產預售制本身沒什麼問題,全球很多國家都有類似的制度。房企可以提前對樓盤銷售情況摸個底,購房者也能獲得一些價格上的優惠,問題就在於預售款的監管問題。香港作爲預售制的“鼻祖”,在這方面早有明確立法,預售款都會放在第三方賬戶中,房企難以提前挪用。內地則是放在房企的銀行專項賬戶中,對於銀行來說,房企本身就是大客戶,對於資金的監管力度就放鬆了不少。

建立由中央財政或央行監管的保險機制,是解決現在預售款漏洞的有效方式。在國家信用的背書下,居民預售款的安全問題將得到極大保障。

鮑威爾表示今年降息是合適的

3月7日消息,美聯儲官網刊登了鮑威爾向國會提交的半年度貨幣政策報告。鮑威爾在報告中重申,美聯儲認爲政策利率可能在本輪緊縮週期中達到峰值,如果經濟大體按照當前的預期發展,“那麼在今年某個時候開始放鬆政策限制可能是適當的”。但與以往一樣,報告寫道,美國經濟前景存在不確定性,無法確保能否持續地向實現2%通脹目標推進。

有衆議院議員詢問鮑威爾,關於美國經濟是否會衰退的問題。鮑威爾表示,他的預期是,會看到美國經濟“持續穩步增長”,沒有理由認爲近期內有衰退的風險。(綜合財聯社)

|點評|鮑威爾的最新發言強化了市場對於美聯儲年內降息的預期,美聯儲對於降息的時間依舊十分謹慎。由於美國樓市的季節性回升,美國1月CPI數據意外地小幅走高。即便如此,同比增速在3%附近徘徊的CPI數據,不存在像去年一樣大幅攀升的基礎。貨幣政策的效果具有滯後性,美聯儲這次大概率不會等到CPI真正回落到2%再開始降息。

美國就業市場表現良好,但隨着職位空缺被陸續填補,員工薪資漲幅持續走低,美國部分居民開始對價格變得敏感,這對正在復甦階段的美國經濟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綜合來看,美聯儲可能在今年中旬開啓降息週期,以支撐美國經濟延續復甦。

埃及貨幣一天內大幅貶值40%

3月6日,埃及央行宣佈將允許埃及貨幣——埃及鎊,根據市場機制公平定價,同時加息600個基點。隨後引發埃及鎊匯率崩盤,埃及鎊兌美元匯率一度暴跌近40%,跌至1美元兌50.55埃及鎊,創歷史新低。在過去一年中,埃及鎊官方匯率一直被控制在1美元兌31埃及鎊附近。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在黑市上,埃及鎊的匯率已跌至1美元兌63埃及鎊,今年1月甚至一度跌破70埃及鎊。

標普全球市場情報公司的分析師預計,埃及將在2024年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以對抗通貨膨脹,並抵消埃及鎊貶值帶來的價格上漲。他們預測今年該國的通脹率將達到30.3%左右,略低於2023年的33.9%。(每經網)

|點評|爲了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貸款,埃及不得已放棄匯率干預,長期被抑制的埃及鎊貶值需求一夜之間得到釋放。埃及陷入現在的窘境,和美聯儲長期的加息有直接關聯。美聯儲加息後,埃及鎊迅速貶值,儘管埃及央行進行了大幅加息,但仍然無法扭轉埃及鎊貶值的趨勢,全球活躍資金迴流美國。全球疫情導致貿易不暢,埃及需要高價進口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大幅推高了埃及的通脹水平。

近期,紅海海盜問題導致蘇伊士運河和旅遊產業給埃及帶來的收入大幅下滑,面對日益增高的財政赤字,埃及只能向IMF求助。然而,IMF貸款的附加條件往往會給受援國帶來巨大的陣痛,例如埃及鎊大幅貶值意味着埃及政府需要更多資金償還債務。

京東四季度財報超出市場預期

3月6日,京東公佈截至去年底的四季度業績。財報顯示,京東當季營收3061億元,同比增長3.6%,超出市場預期的2999億元;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由去年同期的30億元增加11.8%至34億元。京東同時表示,董事會已批准一項新股份回購計劃,於現有股份回購計劃屆滿生效後,可在截至2027年3月的未來36個月內回購價值不超過30億美元的股份。

全年來看,京東實現營收10884.7億元,較2022年增長3.7%;服務收入達2134億元,同比增長17.8%;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達到352億元,同比增長24.7%,超出市場預期。截至週四收盤,港股京東股價上漲6%,報收94.55港元/股。

|點評|京東四季度財報超出市場預期的表現,是建立在市場預期偏弱的前提之下。具體來看,京東殺入低價市場,百億補貼等活動奪回了一些市場,同時,京東四季度管理費用和股權激勵等支出大幅減少,彌補了電商業務因補貼出現利潤的下滑。總體來看,京東業績超預期的部分大多數爲降本增效的貢獻。

在電商用戶遍及全國後,國內電商巨頭們已經很難重回高速增長時代,以低價爲主要競爭手段的存量爭奪戰轟轟烈烈展開。除了開拓海外市場,拓展新業務也成爲電商巨頭們的必修課。

全家股東達成重組協議延續合作

3月7日消息,全家方面表示,日前中國大陸全家的股東方日本全家與頂新國際集團,就全家(FamilyMart)在中國大陸市場的擴大發展達成重組協議,雙方將繼續展開積極的合作。此次重組不會引起管理層的人員結構調整。

有市場傳聞稱,日本全家將縮小其與頂新集團在中國市場的合資業務範圍。雙方將成立新的合資公司,此後的華東地區由該合資公司運營,而中國華南、華北和西南的全家業務市場,則將採用連鎖加盟制度來拓展業務,在維持全家品牌的同時,由頂新集團負責店鋪的運營。(第一財經)

|點評|日本全家與頂新集團的恩怨由來已久,20年品牌授權合作的背後是時不時的對簿公堂和散夥糾紛。然而歸根結底,兩家的矛盾主要來源還是合作方面的利益分配問題,對於全家在中國大陸的良好經營前景,相信兩家股東都不會有什麼疑問。

如果真的鬧到決裂,日本全家或損失鋪墊多年的中國市場門店,而頂新則從授權經營搖身一變成了“山寨”品牌,這種雙輸局面沒有哪個股東會想看到。合則兩利,雙方繼續合作,挖掘中國便利店的市場空間,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纔是要緊事。至於利益分配與合作模式,可以邊走邊談,回頭再論。

B站收購支付牌照計劃或落空

3月7日消息,B站在收購支付牌照過程中遭遇波折,相關監管機構已經正式出具《行政許可申請不予受理決定書》,不予受理上海寬娛(B站經營主體)成爲甬易支付主要出資人和實際控制人的行政許可申請。目前甬易支付65.5%的國有股權已重新掛牌拍賣。

據悉,《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將於2024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將給支付公司“續牌”帶來挑戰,也提高了對支付公司股東的要求。B站之所以未能完成這次收購,有可能是其實控人持股方式、股權結構等方面不符合持有支付牌照的條件,也有可能是依據其他規劃,經雙方同意撤回變更申請。(經濟參考報)

|點評|具有社交屬性的互聯網平臺往往都有一個支付金融的夢想,抖音、快手、拼多多、美團,以及本次收購失利的B站都不例外。然而針對支付牌照交易的監管日漸趨嚴,隨着《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的落地,B站後續獲取支付牌照的難度只會更大,B站面對其他互聯網電商的競爭時則更爲被動。

對於B站來說,擁有支付牌照可以降低支付通道成本,還能夠博取支付到金融增值服務的業務擴展,因此B站不太可能放棄在該領域的佈局。不過結合近年公司的業績走勢來看,或許放緩支付業務腳步,鞏固現有業務基本盤,也不失爲一種合理的選擇。

週四兩市衝高回落創指跌2.33%

3月7日,市場全天震盪走低,創業板指領跌。盤面上,有色金屬等週期股早盤走強,設備更新概念股表現活躍,旅遊股尾盤異動。下跌方面,CRO概念股集體下挫,AI概念股展開調整。總體上個股跌多漲少,全市場超3600只個股下跌。滬深兩市成交額共計9817億,較上個交易日放量500億。北向資金全天淨賣出21.41億,其中滬股通淨買入1.03億元,深股通淨賣出22.44億元。

截至收盤,滬指報3027.4點,跌0.41%,成交額爲4234億元;深成指報9267.12點,跌1.37%,成交額爲5583億元;創指報1789.94點,跌2.33%,成交額爲2389億元。(財聯社)

|點評|週四兩市早盤衝高的勢頭很快就被拋盤壓制,即便是近期表現較強的滬指,在沒有場外資金通過ETF介入的情況下,也出現回調。從盤面上看,中國擴大免籤國家範圍,旅遊相關板塊尾盤異動拉昇。美聯儲降息預期升溫,國際黃金期貨價格續創歷史新高,貴金屬板塊全天領漲。針對5萬億設備更新需求炒作的熱度大減,前期熱點板塊幾乎全線熄火。

市場對於重要會議有不小的期待,從目前公佈的消息來看,缺乏超預期的內容出現,再加上指數上攻乏力,兩市整體情緒有所回落。不過,前期兩市快速上漲讓很多場外資金猝不及防,現在產生回補倉位需求,延緩了市場回調的幅度。

文中股市、期貨內容僅供參考

不構成投資建議

欄目主編|魏英傑| 主編|何夢飛

大師思想領教營書單出爐

掃碼添加好友▼免費領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