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入飽食時代 民衆面臨新健康危機

江正強教授表示,改革開放後民衆生活條件大大改善,由飢餓時代進入飽食時代,正面臨新的健康危機。由於攝入營養過多,引起肥胖、心血管疾病、癌症、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代謝性疾病(又稱慢性病)。統計資料顯示,國內慢性病發病人數約3億左右,已經成爲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

江正強表示,上世紀80年代,我國10多億人口中只有不到千萬人患糖尿病,如今,中國患病人數達1.14億人,目前是全球第一大糖尿病患者國家,其中20歲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比例達10%,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增速已經超過老年人。

在江正強看來,慢性病和健康問題中,飲食既是其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預防及改善的有效手段,其實,七成左右的慢性病是吃出來的,以前人們的認識是老了纔會患這些病,其實不然。大多數人患病都是在60歲以前的工作階段,甚至更早的時候。比如說,國內大城市化的趨向明顯,年輕人求職上崗基本上都是會點外賣或者在中西餐廳飲食。講求口味刺激和偏肉食富營養的西餐化模式,讓人容易處於亞健康狀態。

江正強說,在2017年,中國恩格爾係數爲29.3%,慢病高發已佔人口總死亡率的86.6%,已經影響到了中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國家提倡大健康計劃,發展大健康產業的重要前提,就是轉變傳統的醫療產業發展模式,即從單一的救治模式,轉向「防、治、養」一體化模式。其中,飲食佔着極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