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晶片產業仍高速發展 2023年進口占全球67%出口佔26%

在高階晶片生產與消費都受到西方國家限制的狀況下,中國的晶片產業與市場發展仍高速前進。(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在高階晶片生產與消費都受到西方國家限制的狀況下,中國的晶片產業與市場發展仍高速前進。據知名產業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顯示,由於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製造基地,2023年中國仍保有全球最大晶片市場的地位,全年下來大約消耗了全球約1/3的晶片。而使用這些晶片所製造的產品,只有15%是供中國國內市場消費,其餘85%都是出口到國際市場。

據《維科網.電子工程》報導,資料顯示,2023年,中國進口晶片4795億塊,進口金額達到了3495億美元。按照Counterpoint Research統計,2023年全球半導體行業總營收爲5213億美元,因此中國進口的晶片按金額計算相當於全球67%左右。

報導指出,中國作爲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製造基地,製造了全球80%電視、電腦、手機、掌上游戲機等,更需要從進口大量的晶片。這些晶片進口到中國之後,製造成各種各樣的電子產品,再出口到全球,所以中國的晶片進口額一直居高不下。

雖然中國進口晶片數量極多,出口也不少,這些年持續穩步增長。統計資料顯示,2023年中國出口晶片2117億顆,出口金額高達1360億美元。與全球5213億美元市場規模相比,2023年中國出口的晶片佔全球晶片市場的26%左右,逆差只有2134億美元左右,和幾年前相比,晶片進出口逆差持續縮小。

舉例來說,蘋果手機iPhone在富士康組裝,它需要進口大量的晶片,最終制造完成後,只有15%左右留在中國市場,另外的85%則出口至全球各地。所以中國本土實際上的晶片需求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中國一直希望提高晶片自給率,並不是說要將這部分國外代工的訂單全部替代在中國生產,畢竟這是不可能的。

報導說,以2023年爲例,中國國內晶片生產量達到3514.4億片,以數量計算增長了7%左右,和進口的4795億片相比,似乎相差也不太大。因此,如果刨除掉這些無法被替代掉的國外品牌代工必須進口的晶片外,大陸本土晶片的自給率,其實已經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