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絡30年 網民掀起懷舊風

週六是中國網絡發展30週年,中國虛擬世界吹懷舊風,網民爭相分享首次上網經驗,像是回顧首次打的網遊,以及是否還能想起首個接觸的網友等。

中央社報導,中國新聞社官方帳號“國是直通車”週六報導,30年後的今天,據今年3月發佈的第5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去年中國累計建成5G基地臺337萬7000個,使用網絡人口達10億9200萬,普及率77.5%。

另據本週二(16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表示,中國2023年數碼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估計超過12兆人民幣,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約10%,凸顯中國數碼經濟的潛力。

相對於比官媒和官方渲染“三十而立”的“網絡強國”成就,網絡世界另一邊由中國網民緬懷各自首次上網經驗的追憶,顯得格外質樸。

“仙劍奇俠傳”是一款以中國神話和仙俠爲背景的單機遊戲

雖然網遊日新月異花樣越來越多,提及“仙劍奇俠傳”這款當年火爆全網的單機遊戲,玩家仍是津津樂道,當時網咖的前身“電腦室”擺放的機臺,還有包括“大富翁4”和“紅色警戒”,堪稱最流行的遊戲。

也有人回想並詢問,誰還記得首次上網遇見的網友?並分享第一個遇見的網友還是讀小學升初中結識,期間經歷過種種陰錯陽差總是緣慳一面,藉著微博和微信維持友誼,直到如今自己在北京打拼,對方已負笈歐洲。

回憶起瞞著師長父母偷偷上網

瞞著師長父母偷偷上網,更是熱衷虛擬世界的網民共同回憶,雖然住校門禁管制嚴,青春期的高中生總能鑽出一條翻牆後通往網咖的大道,進入通訊軟體的世界展開羣聊。

如此直到東方泛起魚肚白,循著翻牆路徑返校,來回周折幾趟,高中就這麼畢業了。

尋思30年中國網絡發展的脈絡,山東廣播電視臺主辦的“閃電新聞”報道說,1994年4月20日,中國科學院主導的NCFC工程透過美國Sprint公司連入64K國際專線開通,在中國科學院電腦網絡資訊中心,實現與網際網絡的全功能連接。

這象徵著中國正式成爲國際網絡大家庭中的第77個成員,開啓“網絡時代”。

搜狐、新浪、本站、騰訊1998年相繼成立

1998年搜狐、新浪、本站和騰訊等4大門戶網站相繼成立,開啓了中國的“門戶時代”。

騰訊1999年推出通訊軟體OICQ,後來另取名QQ,迅速佔領市場,同年阿里巴巴成立,預示著中國電子商務的興起,百度搜尋引擎2000年問世,引領中國邁入“搜尋時代”。

淘寶2008年推出支付寶,改變中國電子商務格局,隨後2011年微信橫空出世顛覆以往的社交方式,以及人人網、微博的相繼開啓新頁,深遠影響中國的資訊傳播、公共討論和行動網絡服務。

2014年以後,隨着更多自媒體涌入、嶄露頭角,公衆號內容創作和傳播方式變得更加多元和個人化,網紅、知識付費等新型態創作蔚爲風尚,帶領中國邁入“自媒體時代”。

報道指出,中國網絡30週年,不僅是中國網絡自身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發生深刻變革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