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亞 應深化經濟與安全合作

大陸學者丁曉星表示,中國中亞合作至關重要,雙方應深化經濟與安全合作。(取自網路)

丁曉星是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亞所所長、長期研究蘇聯解體後獨立國協問題、中亞形勢、上合組織。

丁曉星15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4至16日出訪中亞。中國中亞合作至關重要,雙邊關係從零開始,今年是中國與中亞五國建交30年,都建立起戰略伙伴關係,成爲中國的「戰略伙伴區」,在中國周邊絕無僅有。

丁曉星表示,2013年9月習近平訪哈薩克時,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如今「一帶一路」落地生根,中亞各國共同打擊「三股勢力」(宗教極端、民族分裂、暴力恐怖)維穩有成。

丁曉星分析,30年來中國與中亞國家關係快速發展,是找到正確相處之道:一是平等。中國堅定支持中亞國家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不干涉各國內政,尊重根據本國曆史傳統與現實國情選擇的發展道路,希望中亞國家長期穩定、繁榮。

二是互信。元首外交發揮重要引領作用。習近平與中亞各國領導人多次互訪。建立「中國+中亞五國」元首會晤機制。三是互利。2021年中國與中亞五國的貿易額達500億美元,增長百倍。中國是土庫曼、烏茲別克、吉爾吉斯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中哈原油管道、中吉烏公路、多個工業園區建成,中歐貨運班列途經中亞快速發展。

四是互助。中國與中亞國家合作抗擊新冠疫情,也提供大量抗疫物資。與烏茲別克合作生產疫苗。五是互鑑。中國在中亞各國開辦多所孔子學院,中亞五國赴中留學人數逐年增加。交流不斷。

丁曉星認爲,未來中國和中亞的合作重點有四:

第一,持續發展睦鄰友好。高度戰略互信、充分發揮「中國+中亞五國」機制,堅定支持彼此核心利益問題。第二,深化經濟合作。明年是「一帶一路」倡議10週年,將以中吉烏鐵路與中國-中亞D線天然氣管道建設爲引,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進一步發掘人工智慧、大數據、數字金融、電子商務、綠色能源等領域新增長點。

第三,加強安全合作。以全球安全倡議爲指引,踐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安全觀。合作打擊三股勢力。第四,擴大人文交流。擴大文化、旅遊、教育等領域合作,互設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