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的沉痾

(圖/本報系資料照)

前中山科學研究院院長龔家政今年接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2次訪談,出版《龔家政先生訪問紀錄》,書中首度曝光各型飛彈研發的感人故事,但也談到中科院的沉痾,雖只是點到爲止,但也值得2024年選出的下任政府細究。

書中指出,中科院當年爲了更換國軍通訊設備老舊問題,研發37A跳頻無線通信機,整個標案是70多億元,採限制性招標。龔家政回憶說,當時有兩家廠商競爭,其中一家事先就吸收一半中科院相關的研發同仁到他們公司。競標過程中,先用暗招,四處造謠說龔收了另一家多少好處,流言滿天飛,以爲龔會爲了撇清而讓他們得標,還透過一位立委請龔過去,擺明就是要關說。

龔家政說,他被請到一間小小的會議室,在座除了立委本人,還有一位看起來明顯就是黑道人士。龔說,如果是暗中交易、私相授受,他要向國防部報告撤銷此案,建議國軍不要這個通信機。該立委聽了非常生氣,龔離開後,人還沒回到中科院,龔就接到消息說這位立委打電話給國防部長了。

書中還說,某立委勾結廠商的貪婪是無所不用其極的,某標案開口向龔要評審委員名單,龔說這是機密不能外漏,沒想到他們第二天就拿到評審名單的影印本,且是由中科院所傳真過去的,包括底價等資訊也赫然在列,就是有同仁監守自盜。

此外,書中指出,他離開中科院6年多後,中科院改制行政法人,他重返擔任董事,發現院內許多計劃一拖再拖,也沒有外部的審查,以致有些計劃草草結案,有些耗資上百億的前瞻計劃,聲稱其研發成果將有上百件的關鍵技術,誇誇其談,計劃寫得煞有其事,其實只不過是先進國家「車尾燈」的模仿,做出來的東西產業界都用不上,因爲其設計或採購的模組涉及侵犯他國智慧財產權,產品無法外銷。

而在軍事用途的所謂成果,卻因各計劃各有山頭互不相干,缺乏有效整合,形成很大的浪費。一些前瞻計劃毫無高瞻遠矚的格局,反而讓那些毫無榮譽感和使命感的人有機可乘,有利可圖。

書中還指出,中科院轉型後積極參與國外的國防軍品展,企圖推動軍品外銷,但卻沒有國際行銷經驗,成效不彰。再者,中科院生產的可供售軍品成本很高,國際競爭力薄弱。龔說,臺灣因市場小,沒有真正具有規模的國防產業願意配合,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況下,外銷市場實在很有限。中科院年年赴國外參展只有很少數成交,多半是賠本賤售做績效,也沒後續,這樣的外銷策略有何實質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