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戰拔河 臺廠成夾心餅乾

中美貿易戰這場拔河賽震驚全球,但是最可憐不是美商或陸企,反而是臺商。究竟要選那一邊站隊偏向美國可能得罪中國投向中國,又可能不見容於美國。因此,在這場拉鋸戰中,臺廠已成夾心餅乾,動則得咎,兩邊都不能觸怒,否則下場都很慘。

面對美國封殺令,不少外資大廠都是旗幟鮮明站在美國一方,即使臺廠也可能要被迫投靠「美國隊」,否則美國就會盯上你,像臺積電一度被美國盯上,後來因爲臺積電早有準備,最後並沒有成爲美方「制裁」的目標。但是其他的臺廠能否如此幸運,就不得而知。

這次華爲爲了突破封殺令,做出重大決定,計劃擴大自建生產線,減少外包機會,這項動作看似華爲走向自立自強的目標,但是實際卻又爲紅色供應鏈投下震撼彈,有報導指出,華爲正在號召臺廠重組供應鏈。不論這項說法是否屬實,對臺廠而言,恐怕是福是禍還很難說。

臺廠向來是紅色供應鏈中的重要一環,儘管近年來大陸本土廠商陸續崛起,取代部分臺灣貨源的供應,但到目前爲止,臺廠仍無法全面被取代。如果說,華爲開始收回外包,改採自行生產,當然最大沖擊是鴻海集團旗下富士康。事實上,富士康似乎早有準備,將與華爲進行切割,退出華爲的代工行列,加上偉創力也開始跟進,更迫使華爲不得不自謀生路。

華工收回代工廠,能否化解封殺令,目前禍福難料。但是不可諱言對臺廠來說,卻又是一個選邊站難題,一方面美方咄咄逼人,另一方面華爲至少目前是全球第二大手機廠,手握大筆訂單,臺廠如何站隊,恐怕要傷腦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