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啓疫後經濟 不能操之過急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見圖)與美國著名傳染病專家佛奇博士舉行視訊連線對話。(摘自央視)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與美國著名傳染病學專家佛奇博士(見圖)舉行視訊連線對話。(摘自央視)

2日晚間9點,由英國愛丁堡大學主辦的「國際疫情防控專家研討會」在線上舉行。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與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佛奇連線。兩人都同意,重啓經濟不能操之過急,必須靠疫苗接種達到羣體免疫,抵抗疫情必須全球團結,各國必須牢記這次的慘痛教訓

對抗疫情 須全球合作

據央視新聞報導,佛奇表示,「現在多個國家的經驗證明,疫苗對抗疫情是有效的,但這必須基於全球合作。」佛奇指出,全球合作之所以重要,一是出於道義責任,二是因爲病毒變異。僅僅一個國家的成功防疫是不夠的,如果不開展跨國合作,病毒會在跨國傳播中快速變異,反過來又會衝擊已經成功防疫的國家。「面對快速變異的病毒,沒有一個國家能獨善其身。」

鍾南山贊同佛奇關於「重啓經濟不能操之過急」的觀點。他表示,中國的政策是「除非疫情能夠得到基本控制,不然就不會重啓經濟活動。」中國花了很長的時間考慮何時復工復產,去年一直到疫情基本得到控制2個月後,才重新開放經濟活動及復課。

急於復工 病毒恐反撲

鍾南山觀察,「很多其他國家在這方面的規則不夠嚴格,所以導致了過於快的復工復產,疫情再次反撲,這是很多其他國家的人民經歷問題。」

對於「羣體免疫」,鍾南山預估,隨着疫苗的研發和陸續上市,「至少要有2到3年的時間才能在世界範圍內達到羣體免疫」,而變異的病毒對疫情防控形成了巨大的挑戰,也會讓疫苗的效度大大降低

牢記教訓 歷史重演

對於全球合作,佛奇表示樂觀,「之前一些全球合作也有成功的例子,比如麻疹小兒麻痹症。所以新冠肺炎沒有理由不能克服。」鍾南山認爲,要實現全球合作這一目標,需要由世界衛生組織負責協調,更好地發揮疫苗公平分配角色

佛奇特別指出,瘟疫貫穿了人類歷史,「如果我們不吸取新冠疫情這段慘痛經歷帶來的經驗教訓,是很恥辱的。」各國應保持團結合作精神,而且每個國家都要在此過程中學習和吸收這些痛苦的經驗,10年、20年之後,都不能忘記新冠疫情的經驗與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