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蔡賴心結 朝日與夕陽之爭

中時社論

民進黨全國代表大會爲18位縣市長提名人造勢,並選出10位新任中常委,年底選舉佈局與黨權力核心改組同步完成。次日臺灣民意基金會發布民調,不但蔡英文總統贊同度上攀53%高點,民進黨支持度也高達34.2%,國民黨與民衆黨只有14.9%,看來蔡總統不僅沒有跛腳,而且大權在握。

蔡賴關係的敏感與曖昧

不過,這可能是表象,這兩天媒體最關心政治議題是「蔡賴關係」,諸如「新潮流權力版圖擴張」、「賴系搶進中評會」不斷出現在媒體,引起許多解讀與評論。大家的思路都非常接近,蔡英文是民進黨的夕陽,日薄西山,賴清德則像旭日,冉冉上升。但,夕陽抗拒西降,旭日卻急着東昇,衝突性與話題性十足。

2018年民進黨輸掉九合一選舉,賴清德在蔡英文危機時刻,選擇與她直球對決,爭取2020總統大選黨內提名,「蔡賴關係」就變得非常敏感。蔡英文在風雨飄搖中逐漸站穩腳步,在黨內擊倒賴清德後,卻提名他爲副總統,攜手打贏2020大選。過去兩年,賴清德身爲副總統,非常低調,作爲一個有未來性的政治人物,卻在低調中有許多高調處。

他在總統府與民進黨中央黨部十分低調,但在與基層羣衆對話和國際事務上,卻非常高調,這兩年打下很好的基礎。譬如去年1218四大公投,賴清德43天跑遍全臺100場公投說明會,叫好又叫座,同時期桃園市長鄭文燦卻被疫情綁在桃園,動彈不得,民進黨2024大選最有希望的兩個明星,賴清德似取得領先優勢。

賴清德從臺南市長時代開始經營城市外交,因而建立與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家族私人關係,安倍遇刺身亡,他獲邀參加安倍家祭,新聞轟動臺、日兩地,讓民進黨對外關係表現大大加分,不但賴清德個人獲得國人肯定,累積了更多競選資本,連帶民進黨、蔡總統、蘇內閣支持度都明顯上升,賴清德2024形勢更加看好。

但蔡總統對2024大選有自己的盤算,她全力培植鄭文燦,政壇人人皆知,不久前,前副總統陳建仁無官一身輕,卻突然加入民進黨,引起政治圈與媒體的好奇,隨後傳出他是蔡總統2024另一個口袋人選。有趣的是,他在接受廣播訪問時竟然爆料,賴清德曾直球切入問他入黨的事。陳建仁的爆料、賴清德的詢問,都清晰呈現了「陳建仁角色」與「蔡賴關係」的敏感與曖昧。

在野黨相爭民進黨得利

賴清德獲邀赴日,總統府與外交部的反應都極爲低調,與一貫「小小外交成就、大大宣傳」慣性完全違背,駐日代表謝長廷未陪同賴清德參加安倍家祭,被旅居日本獨派金美齡痛批「沒做事」,在在凸顯「蔡賴關係」的幽微。過去2年,蔡英文極大化「英系」實力,拉攏蘇貞昌防堵新潮流,這次民進黨中央權力改組,「英系」與「新潮流」搶地盤,競爭激烈,最後「新潮流」佔上風,形勢似乎對賴更有利。

不過,不能忽略民進黨的特質,鬥爭不影響團結,蔡英文可能希望交棒給鄭文燦或陳建仁,但她仍以「打破政黨輪替魔咒」爲首要目標,反對黨不能寄望民進黨因內鬥而敗選,必須靠自己力量打敗民進黨,纔有執政機會。

民進黨旭日真的就會普照大地嗎?答案是「未必」!至少,還需要讓美國「信賴」、大陸「不擔心」,總統路纔會平坦。臺灣面對兩大困境,一是能源與缺電危機,二是美臺關係與兩岸關係的不確定性與風險,民進黨的旭日能帶給人民希望嗎?

反對黨不是沒有反轉勝的機會,臺灣嚴重的通膨與所得分配惡化,窮人更多,日子更難過,但反對黨並沒有成爲窮人的代言人,說出他們的痛苦,並拿出解方,承諾爲他們帶來改變。社會對民進黨不滿意,只是國民黨變弱、民衆黨漸強,瓜分選票等於保障民進黨繼續執政。兩個反對黨領袖是不是該想想,是要讓民進黨繼續霸道4到8年,或攜手爲臺灣帶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