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教育脫貧計劃 深入廣西山區

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深入廣西壯族自治區,設立第8所「中國關心下一代教育示範基地」,由中信慈善基金會執行長高人傑(右一)、關工委主任顧秀蓮(右三)、關工委常務副主任暨關心下一代基金理事長武韜(右二)、廣西壯族自治區關工委主任潘鴻權(左二)、百色市委書記彭曉春(左一)共同揭牌。圖/中信慈善基金會提供

爲擴大落實「教育脫貧」理念,中信慈善基金會與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關工委)、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關心下一代基金(關心下一代基金)選定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右江區汪甸民族中學爲「中國關心下一代教育示範基地」。

中信慈善基金會執行長高人傑、關工委主任顧秀蓮及關工委常務副主任暨關心下一代基金理事長武韜於7日共同掛牌,並捐助50萬人民幣興建校舍設備。這所少數民族學童就讀的山區學校爲兩岸慈善單位攜手掛牌的第8所示範學校,同時也是廣西自治區唯一一所學校,估計將有700名弱勢學童受惠。

高人傑特地勉勵現場近700位孩子,雖然久居深山,資源較少,但一定要懷抱走出大山的夢想,以不服輸的精神發奮圖強、刻苦用功,好好努力學習,只要把握教育脫貧的契機,終有一天可一飛沖天,闖出十萬大山。

武韜則表示,關注弱勢學童的教育領域需藉助各方面力量和愛心支撐,很感謝中信慈善基金會的積極參與,不僅起了示範性作用,兩岸共同合作所建立的教育示範基地,將幫助更多求學條件艱困的學童生存和成長,並帶動落後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發展。

大陸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日益引起社會關注,大陸教育部於2012年公佈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小學一年級至初中三年級)在校留守兒童高達2,200萬人,佔全中國大陸兒童人數約10%。

1月掛牌的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高坡鄉中心完小及廣西自治區汪甸民族中學2所位於偏遠山區的學校,同樣招收少數民族學生,除了求學條件非常艱苦外,留守兒童人數比例也相當高,學校均面臨亟需整體改造和校舍新建的問題,以因應更多留守及寄宿學童的實際需求。

2015年1月「中國關心下一代教育示範基地」計劃各捐助這兩所民族學校50萬人民幣,花溪區高坡鄉中心完小將用於增設留守兒童宿舍及兒童生活室的設備,百色市右江區汪甸民族中學將用來興建田徑運動場以及添購電腦教室主要設備。

此次掛牌之後,廣西自治區當地政府也承諾將繼續挹注675.4萬人民幣,興建民族中學教學樓、宿舍和圍牆等,預計於2018年達到標準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