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設定生理時鐘,可消除睡眠障礙

整整理/退休好幸福、摘自/《不太陽,當然會生病:正確曬太陽是預防百病秘方》(宇都宮光明着)、圖片來源/新自然主義、shutterstock

睡眠障礙是比憂鬱症更爲常見的一種疾病

根據一項統計調查顯示,約有兩成的成年人有睡眠障礙的煩惱,更有高達三成的老年人深受失眠所苦。有人抱怨躺在牀上輾轉反側,往往要花上好幾個小時才能入睡,臨牀上稱這種睡眠障礙爲「入睡困難」型。

此外也有人抱怨老是睡不好,經常中途醒來,想再睡卻又睡不着,這屬於「睡眠中斷」型。另外有人抱怨天未亮就醒來,這是很多老年人常見的「過早覺醒」型。還有一種「熟睡困難」型,患者睡醒後老是覺得沒睡飽,睡眠品質很不好。

一般睡眠障礙大致可分爲這四種類型,不過,也有人同時出現一個以上的類型,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人工照明太發達纔會失眠?

如果到醫院求診,醫師多半會開給病人安眠藥來幫助他入眠,如此一來,又有「不吃就睡不着」的擔憂。事實上,長期使用安眠藥,的確容易讓人產生藥物依賴性,無論如何,依靠藥物終究不是辦法

人們之所以會出現失眠或是睡眠障礙,追根究柢還是因爲「人工照明太發達,人類不再曬太陽」這件事。大家都知道,地球上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物體內都有一個「生理時鐘」,一旦生理時鐘與現實時間脫節,就會誘發睡眠障礙。所以,請儘量養成在晨光甦醒習慣,讓生理時鐘自動回覆正常,纔是解決失眠問題的上上之策。

多曬太陽找回一夜好眠

當早晨的陽光映入我們的眼簾光線經由生理時鐘中樞、也就是下視丘視神經交叉上核(編按:負責調節人體的晝夜規律)到達脊髓,再經由上頸部神經節傳回松果體,因而降低褪黑激素分泌量

隨着褪黑激素分泌量的減少,我們的生理時鐘會自休眠中甦醒,此時,包括體溫血壓脈搏尿液量、各種激素與酵素運作,以及食慾自律神經系統和精神狀態等所有生命現象節奏,都調整到最適合白天活動的狀態。

而當太陽下山後,光線轉暗,光刺激大幅減少,褪黑激素的分泌量便開始增加,此時我們身體的日夜節奏就逐漸進入休息、睡眠的週期。順便一提,就算是全盲的人,也能夠維持體內生理時鐘的正常運作,由此可知人類的皮膚細胞確實能夠感知陽光並加以反應。需要日夜輪班的人、以及生理時鐘中樞機能降低的老年人,當然都不容易過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不過,如果能夠儘量與太陽同步,回到人類原本的自然作息時間,必能大幅改善睡眠問題。

根據一份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有睡眠障礙的人,他們早死的風險大於正常人。所以我們除了應當維持生理時鐘的正常運作外,還可以多做運動。運動不但有益健康,還能夠幫助我們一夜好眠,從而使我們的日夜節奏與自然環境同步。

因爲文明而被打亂了的生理時鐘,想要把它調回正常的運作狀態,還是得藉助太陽的力量,大家何不試着再重新設定一次看看呢?

更多健康訊息,請上《退休好幸福》http://www.retire.tw/health-list.php

日光浴做太少,大腸癌風險會上升

追求美白,更年期更難受?

3招挑對太陽眼鏡

低頭族保護眼睛的3個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