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客委會補助大小眼 北市:差別待遇很無奈

臺北客家義民嘉年華從早期的2至3萬人規模,近年更吸引超過10萬人參與,在全國義民祭典規模數一數二。(本報資料照片)

臺北客家義民嘉年華活動將於10月21至23日在中正紀念堂舉辦,國民黨立委日前質疑,中央客委會對臺北市客委會補助少,平均每位北市客家人均分不到10元,屏東縣則可拿到3305元。臺北市客委會表示,臺北客家義民嘉年華規模擴大,但中央客委會分配的資源比例卻愈少,總預算增加,北市也只能分配到300萬元,對差別待遇感到無奈。

中央客委會昨日透過新聞稿說明,2016年中央客委會分攤北市義民祭典共1000萬元經費,爲臺北市客委會提出在臺北市客家主題公園內,常設表演臺的硬體需求,分攤經費爲700萬元,祭典活動本身則爲300萬元。依「中央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補助辦法」,北市府財力級次並不在補助對象範圍。但基於客家義民祭的重要性,以分攤方式協助。

臺北市客委會指出,北市屬財政一級地方政府,依規定僅能透過專案申請爭取分攤款辦理,而每年北市客委會也只針對「臺北客家義民嘉年華」申請中央客委會分攤款。北市義民祭典從早期的2至3萬人,一直到近年中正紀念堂超過10萬人參與,在全國義民祭典規模數一數二,但活動辦理更盛大,中央客委會願意分配的資源比例卻愈少。

臺北市客委會強調,北市推估有45萬4000客家人口,多年來中央客委會對臺北市政府提供的資源始終與臺北的客家人口數不成比例,即便總預算從2016年25億增加到2023年43億,北市始終只能分配到300萬。臺北市客委除無奈,也不願再提及這種差別對待。

臺北市客委會主委徐世勲說,全臺約460萬客家人口,臺北市客家人口推估約45萬4000人,新北市約67萬人,雙北地區客家人口約佔全臺客家人總數1/4,懇請客家委員會重視「都會客家」發展,深入瞭解都會客家特性,提供地方政府相對應的資源分配,以促進族羣多元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