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大學曾玉村:培養學生理解力 纔有自學能力

豐榮國小課堂教導學童看事書畫心智圖,從小一到小六都會。(豐榮國小提供)

中正大學培育中心副教授曾玉村教育部推動閱讀理解的計劃主持人之一,他表示,靈活運用知識的基礎是理解,而理解力的養成關鍵是好老師關心家長孩子要讀得懂,才能深入探討,能力才帶得走。

雲林縣3年來參與閱讀理解計劃,從2個學校參與增加到10幾個,原因之一是學生成績確實進步。

以某小校爲例,2014年9月到2015年6月,校方實施理解課程後3次補救教學,成績的不及格人數從11人降爲3人、1人。另一所學校六年級生更明顯,進步分數從31分到48分不等。

曾玉村表示,能理解纔會帶來知識,而後能靈活運用,死記與背誦是很低階的學習法。

他表示,理解力包含記憶力,有記憶不一定能理解,問學生讀到甚麼?靠着記憶也許能講出一些細節,但有了整理消化、提綱挈領纔是理解。

每個老師各有教導學生理解的方法,總共20幾個,國教署主推的有6、7個,例如好的提問、理解監控、摘要、推論,實驗證實這幾個方法對中小學生的效果特別好。

曾玉村說,老師一開始帶學生閱讀理解確實會吃力,學生只要有自學能力,接下來就輕鬆,家長要看長遠一點,孩子有讀得懂的能力更重要。

他認爲,以前資訊書本不多、內容少,現在大又複雜,需要有技巧讀懂、消化、轉化,閱讀理解是近年興起的研究,方法也是晚近才受到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