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休息不上班,不要找我” 員工發朋友圈拒絕加班遭解僱,法院判了!

如果週末休息時間突然接到領導電話,要求加班你會怎麼辦?

重慶的劉女士就遇到了這樣的事情,突然接到公司電話安排她馬上對接客戶,接到電話後劉女士心生不滿就發了一條朋友圈,表示“週末休息不上班,誰也不要找我”,而正是因爲這條朋友圈劉女士被解聘了。

發朋友圈拒絕加班被解僱

劉女士是重慶一家教育培訓公司的員工,一個週五的晚上,劉女士突然接到公司領導電話,要求她馬上對接客戶,而劉女士認爲她之前已經和客戶談好,沒必要再佔用週末的休息時間來對接工作。

劉女士發朋友圈拒絕加班

劉女士稱,當時自己情緒有一點不穩,隨即在朋友圈發了一條“各位領導,我週六週日休息不上班,有什麼事情,到時候留言就可以了”。

劉女士稱發朋友圈是因爲當時自己有情緒

發了這條朋友圈之後,很快,劉女士就接到了公司領導的電話,“領導跟我說,你下週一不用來了。”

兩天之後,劉女士接到公司通知,因爲她在朋友圈發佈的言論違反公司規章制度,影響團隊氛圍,損害公司形象,對公司造成嚴重負面影響,因此要解除和劉女士之間的勞動合同。

劉女士接到公司通知

劉女士:後面冷靜下來,感覺當時發這條信息確實有些衝動,但是站在工作人員角度,就算髮生這種情況也不至於被直接開除。

劉女士和公司溝通後,要求按照勞動合同進行賠償,但公司認爲錯在劉女士,因此拒絕了她的要求。在經過當地勞動仲裁調解無果後,劉女士將公司告到了法院,要求公司支付賠償金。

法院一審判決:

公司賠償四萬九千餘元

圖爲重慶市九龍坡區人民法院

重慶市九龍坡區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長 林寶珍:用人單位行使解除權,是一種非常嚴厲的處罰手段。勞動合同法也對用人單位行使單方解除權做出了嚴格的限制,依據的規章制度,必須合法制定,而且經過民主程序告知或者進行了公示,組織勞動者進行學習。勞動者的行爲必須要達到嚴重違反規章制度的程度,才能進行解除。

法院認爲劉女士並未消極怠工

法院經審理認爲,劉女士的行爲雖然欠妥當,但無法看出對公司造成嚴重影響,並未達到消極怠工、玩忽職守、不服從管理和工作安排的程度。

林寶珍:本案中劉某的行爲不僅不利於解決矛盾,反而有可能引發新的糾紛,這種做法不提倡。從劉某朋友圈的內容來看,她的行爲並沒有達到嚴重違反規章制度的程度。公司認爲它的規章制度是公司管理層制定,也沒有舉示經過民主程序制定的依據。綜上,法院認爲公司據此解除勞動合同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構成違法解除。

法院判決被告公司向劉女士支付賠償

依據勞動合同法相關規定,法院最終判決由被告公司支付原告劉女士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四萬九千餘元。一審判決後,雙方均未上訴,判決已發生法律效力。因公司未履行支付義務,劉女士已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法官表示,隨着經濟快速發展,在追求企業的用工管理權以及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之間如何平衡,對現代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副庭長談及判決經過

林寶珍:作爲勞動者,要通過合理方式表達訴求,通過合法的途徑進行維權。作爲用人單位,也應當合理行使自己的用工管理權才能使企業持續健康地發展。

工作加班對於每一個勞動者來說都是不可避免會遇到的情形,按照勞動法相關規定給予相應的報酬或者補償也同樣是用人單位的義務,在這種關係中如果發生了失衡就難免產生糾紛。本案中劉女士發朋友圈來表達不想加班的方式雖然欠妥,但法院的判決結果也提醒用人單位,制定規章制度時必須注重程序的合法性和民主性,同時也應當加強對員工的人文關懷,簡單粗暴的管理只能讓員工離心離德。

延伸閱讀

59歲員工不會線上請假被開除 公司被判違法需賠償11萬

在數字化與老齡化疊加的時代背景下,以“60後”爲代表的大齡勞動者在適應新技術和線上辦公操作流程方面存在一定困難,應給予更多的指導和幫助。

據法治日報報道,近日,江蘇省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就審理了一起因大齡員工不會線上請假而被以曠工爲由開除的勞動合同糾紛案,依法認定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違法,支付賠償金10萬餘元。

法院查明,辛某今年59週歲,於2012年5月入職某配件公司從事車間工作,一干就是十多年。2019年4月,公司發佈了一則公告,要求所有員工請假需通過企業微信線上操作,如無請假流程而自行不來上班的,視爲曠工處理。

2023年1月9日,不熟悉電腦操作流程的辛某請年輕同事幫忙,在企業微信中提交了年休假申請,時間爲1月10日至20日,公司予以批准。

待辛某已經開始休假後的1月11日,公司發出《春節放假公告》,安排辛某所在生產車間於1月16日至27日放假,1月28日、29日因調休正常上班。

到春節假期後的1月28日早上,因多名員工未按時返崗,辛某所在車間代組長在微信工作羣要求未到崗人員通過線上流程補請假。當天晚上,辛某給代組長髮微信,告知其於1月31日返崗。1月29日下午,辛某又在公司主管來電時稱其不會線上操作請假,再次以口頭方式提出返崗後補請假。

儘管辛某已通過微信、電話方式請假,但公司並未告知准假與否,且在1月31日以辛某連續曠工3個工作日爲由宣佈解除勞動合同。

辛某向太倉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確認公司違法解除勞動合同,並支付經濟賠償金10萬餘元,仲裁委支持了辛某的請求。某配件公司不服,訴至太倉市人民法院,要求確認其解除與被告辛某的勞動合同合法;判令原告無需向被告支付賠償金。

一審法院審理後,確認該公司解除與辛某的勞動關係違法,需支付辛某賠償金109997.8元。該公司不服,提起上訴。

法院認定公司違法,圖爲法槌資料圖

蘇州中院審理後認爲,辛某不存在曠工主觀意圖,依據現有事實也不足以認定辛某構成曠工。僅依據辛某違規請假的行爲,不足以對某配件公司生產經營管理秩序造成重大影響,亦不足以認定雙方之間信賴基礎徹底喪失且無法修復致客觀上無法維繫勞動關係,由此辛某違規請假行爲尚不足以達到某配件公司解除勞動合同的嚴重程度,其未能及時完成請假審批流程不應導致解除勞動關係的處罰後果,某配件公司據此解除與辛某的勞動合同顯失妥當,實質損害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辛某由此主張某配件公司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及賠償金應予支持。據此,二審法院維持原判。

據北京日報,老年人容易出現視力、聽力、認知等方面的障礙。當下,一些數字產品和服務缺乏對老年羣體的考量,交互頁面過於複雜、操作不夠便捷,老年人不敢用、不會用等問題較爲普遍。

推動數字適老化改造,幫助老年人更好融入數字社會,關乎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近年來,我國互聯網適老環境有了一定程度改善。多項首創性、引領性適老標準規範出臺,2577家網站和手機App完成改造,“一鍵呼入人工客服”尊老專線累計服務人次超3億……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老年人與網絡之間的“鴻溝”正逐漸變窄。

不過,數字適老化不能止步於“大屏幕、大字體、大音量、大電池容量”,要從根本上打造更加周到細緻、切合老年人需要的適老化數字環境。

一方面,應鼓勵各類經營主體加強老年輔助技術的研發及產業化,對現有數字化產品及服務進行適老改造。這些既需要有關部門的政策支持和引導,也需要生產商積極參與、主動而爲。

另一方面,要解決實際痛點,不斷降低老年人便捷上網的門檻。注重提升網絡使用體驗,破解廣告多、內容質量低、惡意安裝程序、找不到老年模式切換入口等難題。

另據檢察日報報道,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再次就這一話題表達關注。代表們接力呼籲,建議在全國範圍統籌推進“銀髮打工人”勞動權益保障,明確參加工傷保險的程序、標準以及繳納方式,在更大範圍內推動“銀髮打工人”勞動權益保障落實到位。

多位代表呼籲在更大範圍內推動“銀髮打工人”勞動權益保障落實到位,圖爲老人資料圖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工商聯兼職副主席、重慶譽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瑋表示,“可以預見的是,隨着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國民壽命將持續提高,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銀髮打工人’出現在勞動力市場。如何保障好他們的勞動權益,不僅是社會美德使然,也是經濟社會發展必然要面對的問題。”

“落實‘銀髮打工人’勞動權益保障,要有系統思維,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要從勞動主體資格、勞動者權益以及權利救濟等方面着手,全方位爲‘銀髮打工人’進行系統化的勞動保障制度設計。”陳瑋代表說。

“要注意到,工傷保險只是勞動者權益保障中的一個點,諸如勞動主體資格等基本法律規定,也有待制度的進一步完善。”陳瑋代表指出,相較於適齡勞動者,“銀髮打工人”在諸多方面都存在差異,如果不加區別地將二者置於同一個法律地位,是不現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