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都中心攜手國震中心 社宅導入監測系統

國家住都中心攜手國震中心在社會住宅內裝設感測設施,地震發生時可以快速掌握建築物受損狀況,圖爲明倫社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與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15日簽訂「社會住宅結構安全監測系統合作備忘錄」,由國家住都中心代理董事長花敬羣與國震中心週中哲主任共同完成簽署儀式,於社會住宅導入結構安全監測系統,可偵測結構及維持安全,也能蒐集相關數據,精進地震應變與減災研究。

花敬羣表示,國家住都中心攜手國震中心在社會住宅內裝設感測設施,地震發生時可以快速掌握建築物受損狀況,對於社宅的經營管理,以及社區內需要更多協助的高齡、身心障礙住戶的照顧都很重要。

花敬羣更強調,這套基於社會住宅建築所建立的監測系統將會遍佈全國各地,若再結合中央氣象署的地震觀測,對地震研究、建築結構標準的再深化,都會很有幫助,而臺灣對地震資訊的掌握也將爲世界其他地方有所貢獻。

國震中心主任週中哲指出,配合國家住都中心社宅興辦,未來將會在全國各社宅裝設感測器,這也是世界首創高密度的監測系統,不僅可以縮短建築物損害初評時間,規劃救災路線,加速勘災的人員調度;也能將接收到的資訊即時分享給周邊社區,形成區域型的預警系統,加強全臺各地的地震防範。

國家住都中心表示,社會住宅結構安全監測系統去年已在林口社宅進行測試,期間經歷包含403花蓮7.2強震等大小規模地震,成功驗證本系統能透過震動及結構振動反應等資訊,即時掌握結構狀況,並在最短時間內以Line訊息推播結果,將量測紀錄與評估結果同步上傳於社會住宅結構監測平臺,提供系統管理者能即時查詢的地震資料及建物反應資訊。一旦發現異常,社宅相關單位就能即時應變處理,亦可作爲結構專業技師進行建物巡查與後續分析補強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