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慢飛天使起飛 高雄木棉扶輪社捐贈15萬元

國際扶輪3510地區高雄木棉扶輪社社長劉靜玲(右)表示,每年捐贈早療服務經費,每年她都看到孩子的努力、勇敢與堅強,讓她非常感動。圖中慢飛天使爲小震。(林雅惠攝)

小震1歲時還不會叫「爸爸、媽媽」,全身肌肉張力高,無法自己走路,需仰賴輪椅或推車輔具才能移動,於是轉介至復健科門診檢查,醫生評估診斷爲發展遲緩,立刻安排早療課程、職能治療,幫助小震健康發展。

小震的媽媽用心地帶着小震去醫院復健,2歲半時到伊甸鳳山早療中心日託班,一開始小震離開媽媽身邊不習慣,經常哭鬧一整天,透過多元早療課程增加幼童的生活經驗,現在小震已能完全融入日託班的課程,最擅長跟大家kiss bye,是班上的開心果。

如今小震已經5歲8個月,喜歡與人互動、擁抱,也會迴應大人指令,媽媽很高興小震能夠進鳳療,不僅減輕照顧壓力,也讓小震進步成長。

國際扶輪3510地區高雄木棉扶輪社社長劉靜玲表示,每年捐贈早療服務經費,每年她都看到孩子的努力、勇敢與堅強,讓她非常感動,盼望能幫助更多慢飛天使自信成長,今日扶輪社友更捐贈15萬元善款,期盼提供資源促進兒童早期發展,降低障礙程度,以減輕家庭及社會成本的負擔。

伊甸鳳山早療中心主任王政傑表示,發展遲緩兒盛行率約6~8%,疫情下許多弱勢家庭錯過黃金治療期,伊甸基金會在1996年成立鳳山早療服務中心,1998年成立旗山早療中心,後續更在林園、旗津、仁武、六龜、甲仙設置早療據點,讓家長能帶孩子就近接受早療。

王政傑說,慢飛天使成長是一場接力賽,邀請民衆透過捐款支持伊甸基金會「弱勢兒童服務計劃」,不要讓孩子因爲資源的落後,喪失健康成長的機會。

20位高雄木棉扶輪社友、慢飛天使及家長一起發揮巧思,協助幼童完成感恩獎牌,一反平日由大人頒獎給小朋友,這次由小朋友頒獎給大朋友,慢飛天使將獎牌頒發給平日載送自己的司機、廚師、清潔阿姨、職能治療師、行政人員及扶輪社阿姨共計12人,頒獎過程孩子獻上擁抱,令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