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銘:在世界巡迴跟旅遊的途中,我都在思考創作

朱銘的《人間系列》作品。(圖/取自朱銘美術館臉書

記者陳睿中/整理報導

國際間擁有高知名度藝術家朱銘,於2月28日至6月15日假香港藝術館展開《人間系列》世界巡迴之旅,是首次完整展示朱銘歷經30年創作的182件《人間系列》作品。

◄談及自己的作品,朱銘露出愉悅的笑容。(圖/記者陳睿中攝)

談及本次的巡迴展覽的《人間系列》,朱銘表示,自己的藝術生涯如同一顆樹的成長,鄉土是他的根,《太極系列》是他的枝幹,而《人間系列》是它的開花結果。藉着早期觀察社會形形色色人物刻畫,到後期轉向思辨善惡的內在思考;在香港,將作品與國際旅客及香港社會大衆連結成獨一無二的城市意象

香港是國際重要的金融貿易中心,也是東方和國際接軌的樞紐。在1980年代,朱銘應邀參與「香港藝術節」在香港藝術中心的展出之後,當時便以《太極系列》成功立足香港文化界,並且也引起歐美藝術人士的注意,所以香港可說是朱銘進軍國際的第一站。因此,本次的《人間系列》也同樣選擇以香港爲起點

面對世界各地的展覽,是否在「旅遊過程中產生創作的想法?朱銘表示,不論是世界巡迴或是臺灣旅遊,主要的目的都還是以藝術展覽爲重;即便是私人行程之中,腦海思考的也都是藝術創作。因此本身作品創作來源是自我的藝術修行,任何事物也都可是創作的來源。

▲朱銘認爲,個人的修行才能創造風格,因此連旅行途中,都在思考藝術創作。(圖/柯錫傑攝,朱銘美術館提供)

由於重視自我的藝術修行,因此朱銘一直認爲「找回自己內心中本性、修出自己的風格」是最重要的事情。然而在臺灣的藝術教育中缺少了這一點,因此大家通常認爲畢業後學習就結束了,但其實朱銘認爲,藝術創作在學校畢業之後纔是真正的開始。

朱銘認爲,目前臺灣藝術教育過於強調西方,而忽略了找尋自我的風格。但這並非不重視學校教育與西方藝術,而是期望臺灣藝術教育能夠加入「修行」的態度,大家也要丟掉承襲的包袱,找到自己真正的風格。

許多人喜愛出國旅遊兼看展,許多民衆也喜歡欣賞來臺展出的藝術品。同樣的藝術作品國際展覽之中,是否會因觀衆國籍背景不同而有不同的解讀方式呢,或是不同的藝術喜好呢?

朱銘認爲,發展了30多年的《人間系列》無論造型、作品內涵雕刻技法、創作思維等,都有豐富且多元化的表現,也是自己的自信之作;在不同的國家面對不同的觀衆,必然有不同的解讀方式,而無論哪種方式藝術家都認爲這是觀者的自由,因爲藝術家關注的純粹是作品本身。

◄朱銘最大的作品,其實就是「朱銘美術館」。(圖/取自朱銘美術館臉書)

也因爲各種因素的影響,如展覽主題或是時空背景,不同國家的民衆有不同的藝術喜好。1980年代香港展覽後太極系列開始在歐洲巡迴展,因此香港和歐洲等地區對朱銘作品的印象就是《太極系列》。但《人間系列》一開始就在美國新加坡展覽,因此美國和新加坡就對朱銘《人間系列》有所偏好。所以不同國家的民衆的藝術喜好,其影響的層面是很複雜的。

對於朱銘而言,本身最大的一件作品,就是位於新北市金山區的「朱銘美術館」。在朱銘美術館中,設立了完善的導覽體系,方便民衆瞭解創作理念。對於想要讓兒童接觸藝術的家長,美術館內也有藝術教育課程,希望能夠藉此讓藝術的種子萌芽,並且活在每個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