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南鎮公所爭取經費 打造塭內溼地公園

竹南鎮公所規畫在塭內溼地低度開發設置溼地公園。(謝明俊攝)

竹南鎮塭內溼地生態保育區長滿許多紅樹林,是苗栗縣內面積最大紅樹林。(謝明俊攝)

竹南鎮塭內溼地鄰近中港溪官義渡公園,兩方結合可形成大型綠帶公園。(謝明俊攝)

竹南鎮塭內溼地雜木叢生不利民衆親近休憩。(謝明俊攝)

竹南鎮中港溪出海口畔塭內溼地生態保育區,是苗栗縣內面積最大紅樹木溼地自然保育區,目前保持自然生態樣貌,但因雜木叢生,一般民衆難以親近利用,竹南鎮公所爭取農委會水保局經費1千萬元,將生態保護區重新整理成溼地公園,保存原有溼地樣貌,提供竹南鎮民及寵物更佳休憩去處。

位在中港溪北岸的竹南鎮塭內溼地公園,因鄰近中港溪出海口,所以成了紅樹林最適合生長的地區,除了長有大量的水筆仔,泥沼地更是招潮蟹及彈塗魚的最佳棲所,一直以來都是竹南鎮內最重要的生態保育區,也是苗栗縣許多學校學生了解溼地生態的最佳教學場所。

爲了保存最原始的樣貌,也造成海堤旁的區域雜木叢生,反而影響民衆親近遊憩的意願,並且,溼地旁邊正是中港溪官義渡公園,如果塭內溼地能夠整建發展,更可以擴大成爲一個擁有多功能的綠帶公園,讓民衆更容易接近大自然、認識生態、享受自然風光。

因此,竹南鎮公所規畫在此設置溼地公園,以低度開發方式,達到保育生態、推廣教育、休閒娛樂等多重效益。依據鎮公所所提計劃,溼地公園建設項目將包括步道、活動廣場等,步道的設置將帶領遊客一覽溼地景觀,並且加強民衆對於溼地保育的認知,並打造成當地觀光的新亮點。

其中像是官義渡公園,更兼具有歷史文化傳承的教育功能,中港溪的官義渡設置於清朝道光年間,當時的淡水分府官署,在中港溪出海口設置官方義渡,以方便南北兩岸民衆往來,由於是官方設置管理,民衆都可免費搭乘渡船,造福竹南及造橋、後龍等地區百姓往來,因此,竹南鎮公所在當年官義渡的現址設置中港溪官義渡公園以資紀念,並流傳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