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兜底幫扶”困難殘疾人家庭

2月6日清晨,賀蘭縣南樑臺子隆源村多重一級殘疾人馬守貴家迎來了幾位特別的客人:專業工作人員拎着鋼絲球、百潔布、小鏟刀等一大袋保潔用品,爲他家大掃除。馬守貴一家屬於以老養殘、以病養殘、一戶多殘家庭,日常生活不方便,家庭衛生更是成了問題。通過深入困難殘疾人家庭走訪慰問,賀蘭縣殘聯瞭解到馬守貴的“煩心事”,爲他定製了居家清潔項目。

一個多小時後,清掃完畢,馬守貴家煥然一新:“真是太感謝黨和政府了,我們可以乾乾淨淨過個年!”

去年以來,自治區殘聯圍繞困難殘疾人家庭成因特徵深入基層一線,在全區排查出655戶困難殘疾人家庭,並制定了“進百家門、知百家事、解百家難”結對救助幫扶工作方案,推動解決了一批關係殘疾人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

兜底保障 精準解決急難愁盼

“我每天自己坐車來這裡上班,掙的錢可以養活我自己。”殘疾人小龍已在位於賀蘭縣隆源村的梅花鹿養殖基地工作了三年,每天按時上班打卡,是名副其實的“老員工”。

“基地企業給予殘疾人員工勞動報酬和社保,且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原有低保、補貼等福利待遇不變,就業年齡段殘疾人全部購買意外傷害保險。同時,殘聯與稅務、財政等部門配合,幫助企業及時享受限額即徵即退增值稅等政策和一定的財政補貼。”賀蘭縣殘聯相關負責人張學軍告訴記者。

困難殘疾人家庭的成因特徵主要表現爲一戶多殘、以老養殘、無勞動能力、突發大病、醫療費用支出大等,導致“麻繩細處更細”,是困難羣體中的“困中之困”“難中之難”。針對困難殘疾人家庭在教育、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困難需求,我區按照“一人一檔”原則,進一步摸清底數,有效解決各類困難需求:將62名殘疾人納入節日、“義工月餅”項目慰問對象;協調有關部門幫助44名殘疾人解決醫保代繳、保險賠付等問題;協調幫助12名殘疾人享受大病救助補貼,協調幫助70名殘疾人申請了慈善救助和臨時救助;爲有託養服務需求的50名殘疾人提供了寄宿制、居家、日間照料等託養服務,還爲未購買任何保險的24名殘疾人購買圓夢護航保險,爲63戶殘疾人家庭進行了個性化家庭無障礙改造……

康復服務 科學訓練重塑未來

走進寧夏殘疾人康復中心4樓康復大廳,脊髓損傷的殘疾人正在進行康復訓練。仰臥翻身、吃飯穿衣……這些對於健全人來說輕而易舉的事,對他們來說卻極其困難。記者看到他們通過精細運動訓練、核心力量訓練等鍛鍊生活自理能力。

“康復一人,惠及全家!”殘疾人小青感恩惠殘項目在一定程度上讓她脫離家屬的守護,增強了她獨立生活、迴歸社會的自信心。

據寧夏殘聯康復體育部負責人介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我區爲65名家庭困難殘疾人配發輪椅等輔助器具以及紙尿褲等護理用品;將5名殘疾兒童納入康復救助項目,將10名殘疾人納入脊髓損傷能力重建、重塑未來、中醫康復等服務項目,免費爲他們提供康復訓練服務,有康復需求和適應指徵的困難殘疾人康復服務率達100%。

創業就業 帶動更多殘疾人自立自強

1月30日,在賀蘭縣殘疾人託養中心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班上,殘疾人徐小軍仔細記錄。徐小軍告訴記者,他已經在習崗鎮和平村蔬菜基地就業,每月收入3000元。通過此次培訓,他想掌握更多畜牧水產方面專業知識,讓自己的就業路越來越寬。

“我們採取集中授課與現場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培訓,並聘請中衛市畜牧水產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高級畜牧師分析講解賀蘭縣周邊地區養殖業情況,並結合殘疾人自身實際,進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基地負責人介紹,“整個培訓活動中,學員們踊躍提問,培訓效果非常好!賀蘭縣洋了個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還對殘疾人學員發出了就業邀請,並承諾大家結業後可安排合適的就業崗位。”

去年以來,我區大力扶持殘疾人靈活就業、自主創業、增收致富,共走訪殘疾登記失業人員3620戶(次),城鎮新增殘疾人就業2299人。打造農村殘疾人產業發展基地32個,精心實施“陽光助殘小康計劃”項目,新增農村殘疾人就業4747人。(記者 楊淑瓊)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