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政策三支箭射歪了

(圖/本報系資料照)

內政部近日推出包括中低薪房貸族可獲3萬元補貼的「新住宅政策三支箭」,以落實居住正義。然而,相關政策無法真正解決居住不易的困境,反引發強大民怨。

行政院院會日前討論「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施政規劃」,並通過內政部所提「落實居住正義政策精進方案」,預計從2022年超徵稅收4950億元中提撥部分金額照顧人民的居住需求,對象以青年族羣爲主。

內政部長林右昌表示,就房貸補助部分,除了收入條件之外,臺北市原始核貸金額850萬元(也就是總價約1200萬元)以下,其他縣市700萬元(總價約1000萬元)以下,纔可申請。

民衆繳納房貸是長期壓力,至少20年,青年族羣更往往長達30年,蔡政府這個一次性補助不但是治標不治本,甚至連「杯水車薪」都稱不上,符合資格的民衆領了這麼一次3萬元,其他的29年11個月要怎麼辦?

根據實價登錄資料,臺北市近1年房地產成交價平均1坪爲83.61萬元。臺北市地政局的統計數據則顯示,臺北市標準住宅總價爲1835萬元,然而,內政部這次方案只就總價1200萬元的貸款戶提供補助,可想而知,臺北市能享用到這項福利的人數將極其有限。根據內政部估計,約有55萬戶可申請房貸補助,其中臺北市有4萬戶。臺北市房價最高,但有資格獲得補助的人卻最少,爲什麼?就是因爲官員訂定政策時不食人間煙火。

此外,內政部這次推出的「租金補助2.0方案」,不但將適用年齡降至18歲,且強調租屋者不必提供房東資料也可申請。這個做法雖可避免房客申請補助時受到不願配合的房東掣肘,但這是掩耳盜鈴,因爲當房東收到補稅通知時,就會知道房客逕自申請補貼,那麼未來房東願不願續租、會不會調高租金,同樣充滿變數。且這種做法等於是變相鼓勵房客偷偷申請租金補助,這種方式非常不妥,也無法持久。

若想健全租屋市場,資訊揭露是必要的手段,而房東的意願則是關鍵因素。爲有效解決房東不願申報的問題,一方面政府應以法律強制要求租貸登錄,在一定期限內未揭露者將依法處分,而誠實申報者,過往逃漏稅則既往不咎,如此「租稅大赦」的作法可提高房東申報的意願。這纔是治本的辦法。

另一方面則須從人性的角度出發,提高房東申報誘因,例如將租賃所得改採分離課稅,不併入綜合所得課稅,減輕稅負可減少主動揭露租屋事實的成本,這樣應可一定程度降低房東隱匿租賃資訊、藉以避稅的可能性。

政府政策須從長計議、有長遠的規畫,然而,蔡政府卻只會補貼,根本無法解決人民居住的問題,甚至連騙選票都未必能夠如願,因爲民衆看得很清楚,這些政策只是炒短線、做表面功夫。(作者爲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