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退傭、不敢或不願留倉 兩大因素 當衝成癮

當衝成爲臺股顯學,今年以來,上市市場當衝比例最高分別上看36%與50%,日盛投顧總經理李秀利剖析大戶散戶都來當衝臺共襄盛舉,來自兩大因素:賺退傭、不敢或不願留倉,促使當衝搖身一變成臺股量製造機

部分大戶因成交量極大(單月成交量達10億元以上),交易又頻繁,他們所談到的退傭,最高可出現「1退12」,即千分之1.425的手續費中,有千分之1.2回饋到客戶身上券商僅維持最低獲利程度,薄利多銷同時衝高經紀業務市佔率

市場上所謂的「1退12」,舉例來說,假設客戶每成交1億元,以手續費率千分之1.425計算,即原本必須付出14.25萬元的手續費。然在「1退12」的高度退傭之後,將有12萬元退還折讓給客戶,進一步以單月交易10億元來看,只要一過成本就當衝出場,光是退傭就有120萬元進帳。

德信證券營部副總吳文彬說,臺股自從現股當衝上路後,不少臺股投資人專職操作現股當衝,但目的不是在賺價差,而是每個月結算一次的退傭。

二來是從10月行情劇烈波動以來,美股每天收盤充滿不可預測性,很多投資人對於留倉「心生畏懼」,當天股價走勢若合乎預期,就選擇獲利入袋

根據統計,臺股集中市場當衝比重10月下旬以來,幾乎天天都高達36%以上,是近一年來的高峰;櫃買市場更驚人,幾乎整個10月當衝佔比都在4成以上。一方面顯示投資人對當衝越來越拿手,也呼應了投資人對行情走勢的謹慎程度,是推高臺股當衝熱的另一大關鍵

另外,外資對現股當衝看法向來中性偏正面,儘管當衝可能增加尾盤波動,但長線機構法人並不太在意一時半刻的價差,在全球資金大作戰的環境中,臺股量能得以保持活絡充沛,不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