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私募債違約 遭降評

圖/路透

紫光集團一筆16日到期的人民幣(下同)13億元私募債已確定違約,其他存續債券全都暴跌,紫光美元債17日更創下歷史新低。

評級機構中誠信國際已將紫光集團主體信用等級由AA大幅下調至BBB,提醒投資人關注後續恐將觸發其他債券的交叉違約。

新浪財經報導,紫光申請延後支付本息的「17紫光PPN005」債券,16日正式公告展期方案無效,因未能兌付本息,該筆債券確定違約。紫光2021年1月到期的美元債率先受到波及,買價創下紀錄最低。紫光控股股東清華控股發行的公司債也一度大跌逾10%,隨後跌幅略有收窄。

報導引述業內人士分析,隨着紫光債務問題進一步發酵,未來債券兌付壓力將加劇。據Wind資料,目前紫光集團存量債券共計11檔,餘額達164.46億元,其中,「18紫光04」規模最大,當前餘額爲50億元。

中誠信國際公告,將紫光集團主體信用等級由AA調降至BBB,並強調此次違約或將觸發部分其他有息債務的交叉違約,將進一步加劇公司外部融資環境惡化、削弱其流動性,後續債券兌付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對於大陸近期多檔企業信用債先後出現違約,大陸官方趕緊出面滅火、安撫市場。發改委發言人孟瑋1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2020年累計違約率處於公司信用類債券的最低水準,將密切關注特定個案的風險隱患。

孟瑋指出,在應對債務風險以及違約處置方面,發改委接下來將着重三大重點:一是加強監管,防範化解企業債券風險。二是強化協同,加強資訊披露,推動債券市場披露規則統一。三是抓早抓小,建立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的風險防控體系,儘早處置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