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想着等一下再睡!你也有「睡眠拖延症」嗎

「睡眠拖延症」是補償心理延伸出來的報復性行爲。(圖片來源/pexels)

平時全力投入工作或課業中,導致壓力大及精神緊繃,即使到了夜晚該休息的時間,身體和精神都已疲憊不堪,大腦仍想着「再打一場遊戲、再追一集劇、再滑一下社交軟體」,不斷地再一下下,無止盡地拖延睡眠,不知不覺天就亮了,你也有這樣的困擾嗎?

社會學家克羅西(Floor Kroese)在2014年提出「睡眠拖延症」一詞,認爲我們之所以會感到疲憊,卻又強迫自己再撐一下,捨不得閉眼,其實是補償心理之下延伸出來的報復性行爲。

白天馬不停蹄的忙碌奔波,渴望跟上世界的腳步,被工作和課業壓得喘不過氣,對時間完全沒有掌控權可言,似乎只有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才擁有專屬於自己的時光,於是拼命拖延,希望將寶貴的時間無限延長,藉此彌補白天在生活中失去的掌控權,卻也導致入睡時間不斷延後,久而久之成了熬夜失眠、精神不濟的惡性循環。

許多人將「睡眠拖延症」視爲單純的睡眠障礙,殊不知已被這個新型文明病悄悄入侵,但這樣的問題也並非完全無法改善。平時可以透過妥善的時間規劃,替自己在忙碌中保留一段不受打擾,且能夠自由支配的時光,偶爾允許自己在 合理的範圍內小小放縱一下,讓自己不用長期處於過度緊繃的狀態,也可透過冥想或聆聽白噪音、輕音樂等方式,爲自己建立一個專屬的睡前儀式,向大腦傳達準備休息的訊號。

日常生活中也能夠多補充蛋白質、牛奶或香蕉,以補足能夠幫助睡眠的色胺酸,或食用杏仁、櫻桃等內含豐富褪黑激素的食物,透過食療的方法達到助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