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談匯率 央行獨立性淪爲理想?

記者蔡怡杼臺北報導

馬英九總統接受外電專訪時直言不以貶值救出口,使得新臺幣匯率終止連2貶,不免起人疑竇總統是否在對中央銀行指導棋,政府難道跟進日本安倍政府的腳步將手伸進了強調獨立性的央行了?

儘管央行澄清,總統及行政院長均尊重央行理事會行使貨幣外匯政策職權,從未對央行下指導棋,不過,自古有言,給錢的手永遠高過拿錢的,因此,觀察世界經濟史,往往經濟好的時候,央行的獨立性表現相對較強,反之,經濟欠佳時,央行則被迫於政府壓力下,讓出部分的獨立性。

且自有人類歷史以來,世界上永遠分爲兩種人,一種爲制定遊戲規則菁英份子,以及服從遊戲規則的普羅大衆,爲了防止這羣由菁英份子組成的政府,因短期行爲發生進而造成惡性通貨膨脹等危機二戰後各國紛紛倡議央行有必要保持其在貨幣政策上的獨立地位

表現上看來,央行被賦予超然的獨立性地位,以平抑物價與維持貨幣供給穩定爲目標,但當經濟出問題時,央行的貨幣政策與政府的政策卻難以區分你我。

甚至,可以發現央行其實對於物價穩定的作用非常有限,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上半年受薪階級的平均薪資維持16年前的水準,不過,房價卻是16年前的10多倍、甚至幾十倍之多。

也因此,即使每一個偉大的國家、輝煌的朝代,爲了支撐政府的存在,政府只能藉由各種不同的方式干預貨幣政策,以這種最不易被民衆察覺自身財富已經被掠奪的方式,將國家債務轉嫁由全民買單

而歷史給人們的最大教訓,就是人們永遠學不會教訓,歷史的鐵律就是歷史會一再的重演,人們犯過的錯,會不斷的出現。也因此,央行超然的獨立存在究竟是現實?還是理想?恐怕也只有當事人是否接到指導棋指示最明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