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長江船舶污染治理公益訴訟專案辦結 共立案602件

央廣網北京5月16日消息(記者黃玉玲)16日,檢察機關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湖北省宜昌市召開。會議發佈了最高人民檢察院長江船舶污染治理公益訴訟專案情況,目前該案已辦結。

據統計,專案期間,檢察機關共摸排線索652條,立案602件;其中行政公益訴訟592件、民事公益訴訟10件,提起訴訟16件,均獲法院判決支持。通過辦案,督促清理被污染水域、灘塗面積61萬餘平方米,清理淤泥、固體廢物等1400餘噸,危廢200餘噸,有力推動船舶污染系統治理。

2022年5月6日,最高檢決定對長江船舶污染問題以公益訴訟立案,四級檢察院一體履職,有效推動解決船舶污染物處置不規範;接收、轉運及處置設施建設不完善、運行不佳;船舶污染物收費模式標準不統一;違規拆解船舶污染環境等治理難點、堵點問題,促進全流域聯動、多部門協同治理。

針對船舶污染物不符合標準直接排放、收轉運記錄不實、處置造假、上岸後違規處置等問題,檢察機關立案181件,督促處罰企業52家、個人78人次、船舶103艘,收繳罰款215萬餘元,推動1745艘船舶完善防污染設施。結合辦案,推動290餘艘船舶,41家企業和20家行政單位安裝“船E行”系統。

針對船舶污染物接收專用碼頭建設不符合要求、港口碼頭船舶污染物接收設施不完善、空轉等問題,檢察機關立案辦理公益訴訟案件112件,推動港口碼頭新建船舶污染物接收設施479套,加快建設專用碼頭89座、岸電設施216套。

在專案推動下,浙江、安徽、湖北、重慶、四川等地部分港口碼頭接收船舶生活垃圾由收費轉爲免費,長江干支流船舶生活垃圾免費接收基本實現全覆蓋。

針對船舶拆解作業未經環評、未批先建、佔用岸線、衝灘拆解等突出問題,檢察機關立案辦理公益訴訟案件113件,整改、搬遷70家船舶修造企業,取締非法拆解點7個。由個案辦理延伸到類案監督,浙江、湖北等地檢察機關針對轄區內船舶修造企業未經環評許可,拆解船舶造成環境污染問題,通過公益訴訟辦案,推動相關部門開展專項整治,規範船舶拆解行業。

據瞭解,最高檢先後4次舉辦長江船舶污染治理專題座談會,聽取有關部委和長江經濟帶11省市有關部門意見,凝聚工作合力;赴上海、江蘇、安徽、江西、湖南、重慶等地開展現場辦案和實地督辦工作,精準推進專案辦理。辦案中,檢察機關積極運用大數據、無人機、快速檢測、衛星遙感等技術手段提升線索發現和調查取證能力。此外,還全面推廣“益心爲公”志願者檢察雲平臺,志願者通過提報線索、協助調查、聽證諮詢、專業論證等形式參與辦理相關案件139件。

在專案的推動下,長江船舶污染治理初步呈現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協同共治效果。沿江檢察機關還結合辦案,主動爲地方立法建言獻策。上海、江蘇、安徽均出臺了船舶污染防治條例,明確了船舶污染物免費接收的種類,細化了部門職責,對區域協作事項作出規定。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