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調查:在華美企信心下降 不再期待美中關係改善

中國美國商會年度調查:在華美企對投資環境信心下降,不再期待美中關係改善。(官網截圖)

據美國之音報導,在中國的美國商會在年度民調中發現,在中國營運的美國企業對美中關係能夠從數年前的緊張狀態中得到改善已經不抱期望。自拜登總統2021年1月入主白宮以來,川普時代的關稅依然保留,美國還將更多的中國公司列入黑名單,阻止它們購買美國的關鍵產品。

最新的調查發現,今年計劃增加在中國商業投資的美國企業約有三分之二,與去年基本相同。不考慮搬遷工廠的美國企業數目佔83%,與2019年以來的比率相當。

不過,超過三分之一的美國公司表示,計劃今年減少在中國的投資規模;18%的企業說,美中緊張關係可能延遲或取消它們投資中國的決定。不到一半的美國公司對中國向外國投資承諾在未來三年內進一步開放國內市場抱有信心。去年還有61%多的美國公司稱有信心。

此外,俄烏戰事開打後,美國與西方政府和企業紛紛對俄羅斯祭出制裁手段。對於中國政府的立場,白宮發言人莎琪(Jen Psaki)甚至「語帶威脅」稱,中國若不配合對俄製裁,美國將「採取措施」。

中國美國商會會長畢艾倫(Alan Beebe)對此表示,對於在中國的美國企業來說,除了向俄羅斯出口的企業,對於美國在中國的企業來說,目前評估美國製裁俄羅斯的影響目前還爲時過早。

報導稱,在拜登2020年11月當選美國總統後,中國美國商會所做的年度調查表明,45%的美國企業預計美中關係會改善,樂觀情緒上升。不過,該商會最新的年度調查顯示,持這種樂觀情緒的企業佔比減少到27%,回覆到川普總統向中國發起貿易戰時期的水平。

調查還發現,美中之間不斷加深的緊張關係被受訪企業列爲在中國做生意麪臨的五個最主要的挑戰之一。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報導表示,畢艾倫(Alan Beebe)說,在過去一年看到一個新的現象,就是川普政府的許多政策和情緒在拜登政府時期並未改變。

川普利用制裁和關稅試圖施壓中國,以解決美國企業長期以來的抱怨,包括:盜取美國智慧財產權、不公平市場準入及強迫轉讓關鍵技術等。

美國商會表示,儘管中國的中央政府公佈了一些措施迴應美國的關注,但是,地方上落實的程度很不一致。商會的最新民調也表明,中國政府去年對不同行業的整頓以及對數據安全的立法,增加了美國企業在中國營運的難度,使它們對未來投資態度變得更爲謹慎。

調查還發現,中國的經濟放緩也影響在華企業的經營。由於疫情防控措施的限制,特別是旅行不便的增加造成許多海外人才無法前往中國加入地方團隊。

調查發表,在中國的美國企業也越來越感到不受歡迎,它們面對着來自自北京、華盛頓及兩國媒體的政治壓力。40%多的受訪企業說,它們受到壓力,被要求就政治敏感議題表態或避免表態,尤其是生產消費品的商家。

對許多國際公司來說,地緣政治緊張成爲企業在地方經營的一個商業風險。耐克(Nike)、H&M等品牌去年因爲就新疆強迫勞動所做的說明引發中國社媒的抵制。最近,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美國和歐洲的企業切斷與俄羅斯的聯繫,但中國在俄羅斯繼續運營的科技公司則保持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