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公里續航可解里程焦慮?專家:一定程度上誤導消費者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18日電 (付玉梅)近日,主打8分鐘可充滿80%、續航1000公里的廣汽埃安石墨電池車圈引發爭議

1000公里續航能否成爲解決電動汽車裡程焦慮的“良策”?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專家組組長王秉剛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採訪時表示,在里程焦慮的問題上,企業有推波助瀾之嫌。對大多數電動汽車來講,1000公里是不需要的,“很多都是營銷宣傳,一定程度誤導消費者,不能提倡。”

1000公里續航值得提倡嗎?

近日,企業扎堆佈局1000公里續航車型:9日,蔚來發布150kWh固態電池,稱搭載該電池的車型NEDC續航可達到1000公里;13日,上汽集團旗下智己汽宣佈首款車型與寧德時代開展合作,搭載“摻硅補鋰”電池,最大續航里程將超過1000公里;15日,廣汽埃安發佈海報稱搭載石墨烯基超級快充電池的車型8分鐘可充滿80%,搭載硅負極電池的車型續航1000公里。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羣也宣佈,未來寧德時代的BEV電池包可以實現超過1000km續航、10分鐘的快速充電、16年200萬公里的使用壽命性能指標

“如果某一位說它的車既能跑1000公里,又能幾分鐘充滿電,而且還特別安全,成本還非常低,大家不用相信,因爲這是不可能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在16日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2021論壇上的言論引發熱議。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17日作出迴應,讓大家對歐陽明高的話不要理解偏了,不要忽略“便宜”,“今年1000公里續航的車肯定要出來,快充也是肯定要出的,8分鐘充滿1000公里,理論上是可以的。”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副秘書長王子冬向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需要1000公里續航車型的消費者不多。從安全和節能減排的角度去看,一味追捧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也不恰當。

基於充電場景分析,王秉剛認爲,電動汽車特點之一是可以在家充電。近幾年連續統計,配有自己充電樁的佔私人消費者67%,非常方便。“這些消費者如果不跑遠路,不必用長續駛里程,就好像我們很習慣每天給手機充電一樣。餘下的30%多(消費者)裡,有一半多是在公司充電,只有很少數必須去公共充電站充電,這部分纔對續駛里程與快充的要求迫切。”

王秉剛向中新經緯客戶端分析稱,當前技術水平下,長續駛里程的代價是車重、成本與能耗,這樣的參數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所以一定要正確引導,續駛里程應該跟隨電池技術的發展來逐步提升。

王子冬還談到,對電動汽車來說,大幅縮短充電時間、大電流充電是有安全隱患的,也會影響電池壽命。“爲什麼我們經常看到電動汽車容易在充電過程中着火,因爲電池在充電時,在負極表面會大量產鋰晶,而大電流充電會加速其擴散速度,容易把隔膜刺破,從而導致電池內部的微短路,甚至是熱失控。現在的隔膜也越做越薄。”他強調,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與安全性本身就是矛盾,必須要把握好這個度。

應如何對待里程焦慮?

既然爭議不斷,車企爲何仍執着於追求長續航和超級充電?近兩年來,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已從曾經的200-300公里飆升到現在的1000公里,企業宣傳口徑都在瞄準用戶對電動汽車的“里程焦慮”。

電池則是他們解決里程問題的核心賽場。歐陽明高在演講中提到,中國動力電池技術創新的模式已經從政府主導向市場驅動轉型。“現在主要是公司商業運作,大家知道近期有很多發佈會都談到電池創新,這是正常的商業運作,當然不能過度,過度就變成炒作了。”

事實上,對於前述車企所主推的石墨烯基、固態電池等技術,業內不乏分析稱其概念被過度包裝,實則離量產落地商業化尚有距離。

王秉剛認爲,企業過度的營銷宣傳一定程度上會誤導消費者,不能提倡。在里程焦慮的問題上,企業也有推波助瀾之嫌。

應如何正確對待電動汽車的里程問題?“綜合來看,電動汽車安全性纔是第一的。然後纔是適合不同消費者需要的性能參數,包括續駛里程、快充能力動力性智能化程度等,還有相應的價格與電耗。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差別很大,例如用於城市出行的小型車充電方便,200至300公里續駛里程足夠了,出租車則需要長續駛里程,或者換電方式等。”王秉剛分析稱。

王秉剛還談到,北方冬季續駛里程降低是需要進一步解決與改善的。在充換電基礎設施方面,王秉剛提出建議:“我們還不要引導電動汽車像燃油車那樣都去加油站加油,失去了電動汽車對電網的好處。”他表示,電動汽車的能源來自電網,電網已經是最完善、最普及的能源供給體系。電動汽車的充電基礎設施只是實現將電能從電網端到車輛端的傳輸,充電基礎設施的本質就是電網與車輛的接口。

“認識這點十分重要,要充分利用電網的能力,實現車電融合,以最小的投資,實現最佳的效果,以支持電動汽車大規模推廣。要避免將電動汽車的基礎設施建設佈局引導到傳統汽車的‘加油站’方式,去大規模建設公共充電站。”王秉剛稱。(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