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對情侶有9對都曾幫彼此拍攝親密照 卻沒人有把握「他不會洩漏出去」

示意圖/ingimage

去年夏天,臺灣#MeToo運動如火如荼地展開,許多性別議題也浮上臺面,我們看見一再複製的窠臼刻板印象,也注意到當事人勇敢自我揭露的這些事件,不過是冰山一角。在這波浪潮之下,不僅讓更多人發現性暴力、性騷擾的既有迷思,同時也喚醒更多民衆對於這個議題的重視,更重要的是,讓政府部門加速了改革的腳步。

《與軒軒講》本集邀請到臺北市社會局長姚淑文,她從事社工及性別運動多年,從小就有俠女性格,會路見不平,也會爲受害者心疼落淚。問她,做了這麼多努力,但不公平的事情仍舊一再發生,感覺對這個世界產生失望感時,該怎麼辦?局長充滿英氣地回答,要繼續做啊,繼續去創造一個對受害者更友善的環境,哪怕你是跟一個人講,或是透過媒體網路讓更多人知道,無論任何一個人,都不應該承受這些傷害。

而如果他們願意站出來,我們都應該給他最好的支持。

裸照@=外流、偷拍社團:面對數位性暴力你該有的自我保護方法

瑋軒分享到,她今年在facebook發現了一個「偷拍社團」,裡面全是外流的照片,看到的時候,她極力想要阻止這個狀況,於是開始在社羣上號召網友共同檢舉,並且聯繫facebook進行下架。只不過,她也感受到有許多人不看好,告訴她這麼做根本沒用,因爲類似的社團太多了。於是讓瑋軒忍不住想問,爲什麼面對不公不義的事情,大家都會認爲它有問題,但卻不願意站出來一起出一份力?

姚局長認爲,其實數位性別暴力的議題,絕對不會是現在才存在,而網路無遠弗屆的特性,也讓這些影像可以透過非常多種形式被呈現,例如深僞技術,直接改頭換臉:「很多人會覺得說,我只不過就是借了你的頭,有什麼好緊張的?」局長糾正了這個錯誤觀念。

她說到,數位時代已經不可能走回頭路,我們能做的,除了盡力宣傳正確的觀念,也要社會大衆更懂得保護自己:「十對情侶裡面,可能有九對都有拍攝彼此的親密照,但他們沒有一個人可以很有把握地告訴我,『他不會泄漏出去』,每個人都會說,我也會擔心,也會害怕。」

想要留下美麗的紀錄是人之常情,然而,她提醒數位化的時代,要思考如何保存的問題,包含你要放在哪,有誰可以看。她提供了三個要點,給予大家自我保護的方法:

你的事,你可以自己決定,但在那之前先確保熟知所有專業資訊

臺灣#MeToo運動開始後,姚局長觀察,有太多人最後求助無門,可能會找上民意代表,也有一些人,不願意公開自己的歷史,或者甚至,這場運動對部分受害者而言,並不是鼓勵,而是更多的壓力:「愈多人站出來,就更顯得我的無能與失敗。」

在社工訓練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叫做「案主自決」,也就是說與不說、是否走上法律途徑,你可以自己決定你希望的處理方式。但「案主自決」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前提,是案主本身對於所有的資訊、法律有徹底的瞭解,因而能夠爲自己做選擇:「如果什麼都不知道,只囫圇吞棗地聽別人講了什麼話,然後就接受,這樣根本沒有判斷的基礎。」

「我們在想,國家有性工法、性平法跟性騷法,有法律,有制度,而且都不是剛開辦,但爲什麼還是有許多人無法面對,或走不出來?或許,他們要的不是馬上進入制度當中,他還需要一點時間去思考自己能否承受。」

於是,若遇到性暴力、性騷擾,可以撥打113之外,臺北市政府也加設了性騷擾防治服務專線02-23911067。這個專線,提供了更完整的服務,希望可以接住更多的受害者,也許是走法律途徑,也可能他們需要的,是諮商與陪伴——這個專線讓他們有一個安全且專業的管道,知道自己接下來能做的事。

而性平三法中,性工法與性平法沒有申訴年限,但性騷擾防制法則有一年內的申訴期限。而姚局長也在節目中帶來好消息是,這條法條已經進行修法,從2024年3月8號起,申訴的時限會因不同的架構,而延長到三年,或甚至可以更久一點!

還有許多不同性別的受害者,需要被看見

數據雖顯示,性暴力與性騷擾受害者有九成都是女性,然而,長年站在第一線,是否看過一些容易被忽略的,不同性別的受害者?

瑋軒提到,某種程度上,在這個長期結構不平等的狀態下,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受害者。「很多男性也是,因爲他常常是不知道如何去面對這件事情,甚至在這裡面,他也必須去調整他的角色,或必須假裝很勇敢。」局長也補充。

社會對於男性角色的期待,讓他最後還是要武裝自己。很多時候,他們可能根本沒有求助的機會。

這幾年,姚局長認爲做性別暴力的防治跟倡議,其實得尊重每個人的選擇,以及他們想要去活的姿勢與態度:

在面對極大的社會眼光,甚至是親友的壓力,不一定每個人都敢站出來。但姚局長也在節目當中特別想呼籲,如果今天有人這麼勇敢地站出來了,不論是任何性別,我們都不該在這時候落井下石。

性別運動是一整個社會的力量,只要多一份力,他們就會多一份支持。就像局長說的那句,與其失望、懷疑,不如就更加緊腳步做點什麼吧。讓需要的人知道,當你伸出手,會有很多的力量接住你。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