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內三臺將遭釋出 臺灣球員與大聯盟漸行漸遠

臺灣球員目前在美國職棒僅剩3位是曾打過3個球季,而其中還在大聯盟的只剩下光芒隊的張育成,與過去的榮景相比已是不可同日而語。 路透社

今年的八月成了旅美球員的落難月。雖說唯一「倖存」於大聯盟的張育成在轉往光芒後越打越好,上一場比賽甚至被賦予開路先鋒的重任。但其他還在小聯盟發展的臺灣球員卻有不少「提前出局」。先是水手在8月2日釋出年僅22歲、但旅美四年一直在新人聯盟打轉的張景淯。短短八天之後,道奇也釋出了持續表現不佳、今年雖升上低階1A但防禦率仍高達6.71的林暉盛。僅隔一天,又傳出今年轉到大都會打拼的林子偉也遭3A雪城大都會隊釋出的消息。

不僅如此,如果再加上去年小聯盟球季結束後被皇家釋出的低階1A投手王志庭、最高投到1A在12月被費城人釋出的林鋅傑、今年一月被費城人釋出的1A徐基麟以及三月被道奇釋出的新人聯盟投手鄭浩均,短短不到一年之間已經有多達七位臺灣球員被大聯盟釋出——這還沒算上六月向教士自請離隊的宋文華。如今在美國職棒球齡超過三年的臺灣球員就只剩下前面提到的張育成、今年成功回鍋巨人3A的投手黃𬀩傑以及目前還在巨人2A打拼的投手鄧愷威三人而已。

三位旅美棒球好手張景淯、林子偉、林暉盛(左至右)在最近10天內分別遭到所屬球隊釋出,他們過去曾都是U23中華隊的球員。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這一波旅美球員的「海歸潮」?大環境的改變當然是主要原因。自2021年球季開始,大聯盟規定每隻球隊的小聯盟系統只能擁有3A、2A、高階1A、低階1A球隊各一隊,外加兩隻位於春訓基地跟一隻隸屬多明尼加夏季聯盟的新人球隊。這一聲令下,過去許多球隊農場動輒八九隊的常態從此一去不復返。根據Baseball Reference網站的統計,30隊所屬的小聯盟球隊一下子就從2019年的245隊下降到今年的203隊。

僧多粥少之下,如今連小聯盟空缺的競爭也變得異常激烈,各隊高層跟球探更沒有耐心等待新秀慢慢成長,一旦判定某位年輕球員實力已經到頂再無可能進步,很快就會將之掃地出門。這樣的情形不是隻有發生在年紀輕輕就打包的張景淯、林暉盛身上。進入八月後,小聯盟每天都有十幾位球員被釋出。對大多數球員來說,未來就連想跟最近剛升上大聯盟的洛磯31歲「老新人」伯納德(Wynton Bernard)一樣,留下在農場浮沈十多年終得償夙願的勵志故事,都不啻是一種奢求。

洛磯隊菜鳥伯納德(左)在小聯盟苦撐10年,並且轉換多支球隊,終於在近期以31歲的高齡升上了大聯盟。 美聯社

隨着競爭越激烈,許多旅美球員的成績不盡理想也就越發顯眼。撇開已被釋出的不提,「農場老將」黃𬀩傑在3A投了36局,防禦率高達6.25。今年升上2A的鄧愷威先發22場,防禦率持續上漲到4.93。大前年選秀會被選上的捕手林家正不但OPS僅有.458,還被從2A降級到高階1A。此外資歷尚淺還在低階聯盟的響尾蛇1A內野手陳聖平(OPS .602)、紅襪高階1A投手劉致榮(1勝11敗,防禦率6.66)、海盜1A投手陳柏毓(3勝6敗,防禦率4.63)、運動家1A投手莊陳仲敖(0勝4敗,防禦率4.71)也都沒有令人抱以期待的表現。本季能交出不錯成績單的新秀也就只有較受矚目的費城人1A內野手李灝宇(OPS .853)、海盜1A內野手鄭宗哲(OPS .767)以及第一年打小聯盟,先發10場防禦率2.70的響尾蛇1A投手林昱珉(此外還有年初剛加入海盜的張弘棱,不過他出賽太少因此不計)。

如果看各隊的小聯盟頂尖新秀名單,就更能顯現臺灣旅美球員後繼無人的窘境。即便是表現最好的李灝宇,在農場評比(Farm Ranking)屬於後段班的費城人新秀中也只能排到第十名,而這已是臺灣球員的最高名次。其他如劉致榮(紅襪隊第49)、鄧愷威(巨人第56)及鄭宗哲(海盜第63),不是還年輕但也沒打出令人驚豔的成績(如鄭宗哲),就是已遇到瓶頸如無法突破恐怕就將面臨釋出的危機(如劉致榮、鄧愷威)。至於真正受矚目的百大新秀排行榜(Top 100 Prospects)更是早已多年不見臺灣球員的蹤影。

李灝宇是目前唯一一位還在美國職棒球隊潛力新秀前十名的臺灣球員。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過去曾經出過王建民、郭泓志等實力足以站穩大聯盟的臺灣出現如此重大斷層,近年來輸出的新血跟不上其他國家新秀的腳步?背後原因在沒有深入研究之前恐怕難以斷定。包括訓練及技術的差距不斷拉大、學生球員傾向留在國內打職棒以至於少子化現象都是可能的原因。雖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球員生涯是否成功,不必然與能否在大聯盟發光發熱畫上等號。但在日、韓都能不斷有人成功立足大聯盟的同時,臺灣球員紛紛在小聯盟鎩羽而歸,絕對是臺灣棒球發展的一大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