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點-15點是咬人高峰! 防治小黑蚊有五要訣

▲小黑蚊肆虐全臺,咬到痛又癢。(圖/東森新聞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近年來,臺灣各地都有小黑蚊滋擾的情形專家表示,防治小黑蚊有5要訣,包括「戶外活動時保持移動」、「補擦蚊液不離身」、「裝設細密紗門紗窗」、「避免去高密度地區」及「吸血高峰時段避免外出」等。專家也提醒,被咬後出現紅、腫、癢的過敏現象,應避免搔抓,以免引起繼發性細菌感染。

臺灣昆蟲學會接受農委會委託,執行小黑蚊防治宣導計劃,建置「小黑蚊資訊服務中心」,相關網頁上有許多小黑蚊資訊及宣導。根據介紹,小黑蚊肆虐危害,已有很久的歷史,早期主要猖獗於臺灣中部地方,但近年來隨着交通運輸的發展及國人戶外休閒活動的盛行,疫情逐漸擴及全國。

小黑蚊不是蚊子,牠是臺灣本土的吸血性昆蟲「臺灣鋏蠓」,體型只有芝麻的一半大。雄蟲不吸血,羽化後只吸露水或花蜜,而雌蟲嗜吸人血,幾乎不吸其他動物血。

▲小黑蚊肆虐全臺,咬到痛又癢。(圖/東森新聞)

小黑蚊幼蟲棲地是潮溼、有光照,且孳生需光合作用綠藻、綠藻等藻類土壤地表,例如竹林花圃花臺綠地菜園邊溝邊坡樹下等。而成蟲交配後,雌蟲會在人羣活動頻繁的光影交界處,等待吸食人血,例如樹蔭下走廊、涼亭、庭院遊樂場廟口等。

「小黑蚊資訊服務中心」從人、事、時、地、物五方面列出防治成蟲的要訣,包括建議民衆外出穿鞋襪長袖褲、戶外活動時保持移動,以及每隔一段時間補擦防蚊液。

根據介紹,小黑蚊習性低飛,飛行高度約1公尺,成人被咬部位多於小腿手肘等,孩童皮膚裸露處也必須注意。另外,小黑蚊在白天時段都有可能吸血,尤其以上午11點到下午3點是吸血的高峰期,民衆應儘量避免外出。

因爲小黑蚊體型小,民衆也可以於居家裝設55 目以上紗門、紗窗,或在設施周圍裝設1公尺高、55 目以上的紗網,就能有效阻擋小黑蚊。

幼蟲孳生場所最可能是成蟲發生的熱點,小黑蚊活動區域侷限於棲息地附近數十公尺範圍,民衆應避免去高密度地區。小黑蚊不會主動搜尋人類,平時隱匿於棲地,待有人靠近,感應到人類氣味,纔會起飛前往吸血。

根據介紹,被小黑蚊叮咬後的狀況因人而異,紅、腫、癢是常見過敏反應,應避免搔抓,以免間接引起繼發性細菌感染或蜂窩性組織炎,可以冰敷、衝冷水、拍打叮咬處、塗抹藥膏等方式止癢。如果是嚴重過敏者,則有可能會休克,因此如果發生身體不適的情況,必需儘快送醫治療。

影片取自YouTube,如遭刪除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