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英國留學從業經驗下的申請感悟!

今天聊個五毛的,聊下申請感悟,以及其他有的沒的。

話說英國留學截止到目前,已經紅了很多年了,尤其是近幾年反而尤其火爆。至於還能火爆多少年,不好說。但保守估計,還能最起碼有個5-10年。畢竟英國太會創造品牌了,而且手握榜單,很懂國內留學生心態。其實很多東西和國內學生契合度很高。比較看學生的學校,成績這些。不像美國,淨整些沒用的花活。

做了14年的英國留學,專注於英國這個賽道,從本科到碩士到博士,慢慢地再專注於英國九校的集中申請。以下方面是我感悟頗深的。

一、申請好學校,無非是一場讓步和交易!

其實你說英國的名校難申嗎?大體是難的,畢竟東南亞文化圈,主打一個卷。其實不是中國人卷,你看身邊的日韓一樣天天打雞血一樣。沒有白人那種你愛誰誰,與我無關的這種從容。東南亞這邊到哪都這樣,沒有不卷的。

申請英國的學校也一樣,中國學生不上,日韓,三哥們一樣上。所以申請量一直是大的。造成好學校是有難度的。不過好在日韓的學生沒咱這麼酷愛卷榜單。咱國內學生對榜單癡迷的程度,那是獨一份的。

當然,這種追求本身也是市場造就的,沒有對錯,只有迎合。

而刷英國的好學校,其實真的不難,無非就是一場讓步的遊戲,想去的學校分數夠不到,就換專業,去那些沒人要去的。尤其是碩士,管那麼多做什麼,真要學東西,可以入讀後,去旁聽,去蹭課,都是可以的。但學校的牌子只有一次。

尤其是申英國本科的學生,你讓步下專業,雖然三年很扎心,但學校肯定可以拉滿。當然,也是有後果的,後果就是三年本可能讀起來沒那麼順。不像碩士,一年,咬咬牙也過去了。

不過本科這種,實在受不了,和學校調劑下,轉專業也是可以的,就是麻煩了點。也不是一定不給轉。

無論本碩,對於想回國的學生來說,學校的名氣是第一位的。當然,如果你想留英,學校其實不是第一位的,先拉滿10年,湊滿永居是第一位的。或者往五年的工籤方向靠也是第一位的。學校和專業其實都沒那麼重要,都可以讓步。留下來纔是第一順位。

就不要在意別人說你專業讀的水不水,自己需要什麼,第一重要。尤其是國內一些雙非的學生,好的學校加成能改名的。

二、留學就是造夢,你要相信相信的力量!

這幾年,經濟環境不好,大家都能感受到,畢竟消費降級,通脹,大家都捂着儲蓄,不敢亂消費,被整怕了。

但在教育投入上,反而大家都很捨得,畢竟屬於自我投資,反而這幾年處於增長趨勢。做留學行業的這幾年倒是反過來沒受影響,很滋潤。

大環境不好,很多學生會在意精神上的追求,其實教育也是一種。延伸出的,其實還有很多相關的搞錢項目,也是茁壯成長,你看那些搞塔羅牌的,佔比的,國學的,知識付費的,這幾年強力無比。爲啥會這樣?就是大家現狀很焦慮,沒有路可以走,然後開始信玄學了。

而留學其實也是造夢,在這場造夢的旅行中,有人找到了自己,找到了路。所以出來了。有的學生,在躲避問題,只是想延緩問題,夢就沒醒,所以被耽擱了。還有的處於半醒半睡中,然後隨着時間,慢慢地也徹底醒了。

不管你是哪一種?其實你都要相信相信的力量。就你要相信自己可以,你要相信自己行。你才能行。很多學生是慫的,老想退路,膽子小,害怕改變。所以收穫很小。

所謂相信相信的力量,其實就是不服就幹,你被學校拒了,上手就是去argue下,什麼競爭激烈,我不服,給我具體理由。申請量過大,不夠優秀,我還是不服,我得再吹噓一波我在我們這邊如何如何。

身邊的同學順利留英了,就是要眼紅,不要一點慾望都沒有,你要相信你不比別人差,只是運氣沒人家那麼好,你去拆解他,也去拆解自己,找到原因。然後修正自己。

相信相信的力量,你纔會明確的看到自己要走那條路,可能一開始距離1000米,慢慢的就越拉越近了。最怕的是,很多學生是沒有慾望的,沒有野心的。他們就真的都行,這是我接觸下來,很多學生最可怕的。一點野心都沒有,你怎麼比別人強。只是在學術上卷,壓根沒有用。

三、專業真的不重要

很多學生,老想着我要讀什麼專業,然後根據專業設想自己未來從事什麼行業。有一說一,很多學生,畢業後,最起碼80%以上,都從事的非專業相關的活。

你真的沒必要太在意專業,然後錯誤的評估偏計量的一定就好就業,偏計算機的一定就好拿工籤留英。其實真的不是的。

你要把自己拉高,去專業化,如果你的確是想搞專業壁壘高的,你可以繼續往這個方向,比如要讀博的那波,你死守。但大多學生,都沒必要的,都不是那塊料。想學啥東西,自學其實都能學個完整。你弄個主題式的閱讀。比如你想學市場,你把市場相關字眼的書都買一遍,都通讀一下。你做完筆記,不比你留學一年學的好,你來找我。

很多東西都是具體接觸社會和業務後,你會根據實際情況再重新學習接受的。你在學校要訓練的是思維能力,學習的能力,時間管理能力,以及社交的能力。掌握這些,你就是強的。你做什麼都能很快入手。不要把專業拿捏得那麼緊。你越緊,越在意,後面很多事情就越容易錯,越容易把自己框死在一個小範圍上。錯過無窮多的邊界機會。

總了個結:扯的有點遠了,其實畢業後,說實話,學歷和專業本身也對就業也沒那麼重要。不要把就業想的很難,很聖神。只不過一個蘿蔔一個坑,你小萌新,剛進去的確拿不到資源,觸及不到裡面的門道而已。但你稍微有點心,找出你所在行業,別人沒弄清楚的痛點問題,你給出差異化的解決方案。你就能起來,商業計劃書一弄,自己就融資去了。

不要把學校和專業看得過於重,國內學生對這方面濾鏡太重,有點魔障了,反而容易被束縛住。多把時間放在課程之外,多去實習,甚至多談戀愛都是愛的。學習到碩士之後,真的就不要把重心放學習上了,你多學一年少學一年沒本質差異。無非就是需要留學生的經歷和碩士學位這個身份,有就行了。有就有了入場券。可以在往後博弈更多的其他機會,但只是入場券,不要太過高看。畢業後,有畢業後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