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噸大陸茶「洗產地」冒充越南茶入臺 高雄製茶世家下場曝光

高雄岡山鬆記茶行被控將大陸茶洗成越南制後運往臺灣販售,涉案謝姓兄弟檔、黃姓總經理均被法院判刑。記者張議晨/翻攝

由謝姓家族世代經營的岡山鬆記茶行,被控將滯銷的大陸茶葉轉往越南「洗產地」,進口至臺灣後再標註臺灣茶販售,檢調去年搜索時,查扣大陸茶葉共10萬7928公斤,估有7萬多公斤不知去向,橋院審理後,考量謝姓兄弟檔、黃姓總經理均認罪,且繳回1000萬元犯罪所得,依準私運管制物品進口罪判3人各6個月有期徒刑,另宣告緩刑4年,但3人各需繳納500萬元給公庫。

鬆記茶行由謝姓家族世代經營,發跡於南投十多年前至岡山開業。2010年間謝家兄弟看準商機,到大陸成立華慶公司,謝姓兄弟擔任董事長,黃男則擔任總經理,由華慶公司在大陸租地種植烏龍茶、鐵觀音、金萱茶等品種茶樹,同時經營採茶、制茶、銷售等業務。

未料,2年後市場變化劇烈,大陸生產的茶葉滯銷,造成庫存爆量,爲解決虧損問題,謝家兄弟等人從2016年12月7日起,將大陸茶葉以每包18公斤包裝,轉運到越南,並委託當地加工,將產地洗成「越南制」申報入關,運至臺灣重新分類販售。其中部分茶葉還被標記爲「臺灣茶」,以每臺斤1600元價格出售。

直到去年農糧署抽驗,驗出鬆記的茶葉爲「境外茶」,檢調兵分多路搜索,查扣共5995箱約10萬7928公斤的茶葉。除謝姓兄弟、黃姓總經理外,謝男等人兒子也因協助境外茶違法進口,被橋檢列爲共犯偵辦。

檢調查出,謝男等人從2016年起將大陸茶運往越南「洗產地」,至少有18萬公斤茶葉以「越南茶」名義進口臺灣,但僅在茶行、倉庫查獲10萬7928公斤,估計至少7萬4214公斤茶葉不知去向。

但檢方最後認爲市場價格、庫存耗損、匯率、淨利等變化大,實際犯罪所得無從精確計算,最後以未查扣的7萬4214公斤乘以匯率、稅金,犯罪所得以1000萬元計算。

橋檢偵辦時,涉案7人全都坦承犯行,謝姓兄弟及黃姓股東共3人被依準私運管制物品進口罪、詐欺取財等罪起訴;其餘4人,無前科且犯後深表悔悟,也非首謀及決策層級,加上無人提告,並自願繳回犯罪所得1000萬及1550萬緩起訴處分金,獲緩起訴處分。

橋頭地院審理時,法官考量謝姓兄弟、黃姓總經理均認罪,且繳納犯罪所得完畢,依依準私運管制物品進口罪判3人各6月有期徒刑,另宣告緩刑4年,但3人各需繳納500萬元給公庫。可上訴。

高雄岡山鬆記茶行被控將大陸茶洗成越南制後運往臺灣販售,涉案謝姓兄弟檔、黃姓總經理均被法院判刑。記者張議晨/翻攝

高雄岡山鬆記茶行被控將大陸茶洗成越南制後運往臺灣販售,涉案謝姓兄弟檔、黃姓總經理均被法院判刑。記者張議晨/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