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藥網近三年持續虧損近10億,研發投入少成科創板上市短板

創業圈》注意到,這家被譽爲互聯網醫療赴美上市第一股的企業,自今年2月底其股價突然一度拉高到45美元以後,就開始一路下跌。即便1藥網(NASDAQ:YI)5月份發佈外人看來靚麗的業績,也沒能提升市場人氣,目前其股價僅不到10美元。

而投資者更關注的1藥網旗下子公司耀方科技科創板也沒有讓人興奮的消息。根據今年1月上海證監局披露的科創板上市進展公告,海通證券已經對耀方科技進行上市前輔導,下一階段將繼續進行盡職調查等工作。

《創業圈》就此向1藥網發出問詢函,對方回覆稱上市進展請關注最新公開披露的信息。就在今年3月份的年報業績說明會上,1藥網CFO陳陽還曾經透露,耀方科技正緊鑼密鼓地準備分拆後在科創板上市。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但科創板正在收緊上市門檻。1藥網研發投入能否達到科創板上市要求?公司方面就此回覆《創業圈》,稱一直重視在技術團隊和研發方面的投入,截至今年一季度,公司的技術研發費用同比增長136.2% 。

此外,公司核心業務不賺錢、增利不增收的爭議不斷。翻看1藥網的財報,如同嚼甘蔗一般,越到後面味道越淡。

主業持續虧損,B2C戰場難攻克

1藥網成立於2010年,專注於醫藥產業鏈中的流通環節。目前1藥網擁有三大業務板塊,包括B2C醫藥平臺“1藥網”、互聯網醫院“1診”和B2B醫藥平臺“1藥城”。成立之初,1藥網主打B2C領域,並以此成功於2018年在納斯達克上市。上市當年,1藥網的B2C業務收入爲8.62億元,佔比高達89.9%。

目前醫藥行業在流通環節上主要有三種商業模式:B2B、B2C和O2O。其中B2C模式類似於“線上零售”;B2B模式則類似於“批發”,主要對接藥企與藥品零售商。根據商務部數據,B2B是目前醫藥電商行業的主流模式。2020年中國醫藥電商直報企業(不含A證)中B2B模式的市場份額爲93.4%,B2C模式佔比6.6%。

雖然業務覆蓋齊全,但梳理公司的發展史後不難發現,公司目前已經放棄了赴美上市時所講述的醫藥B2C故事,並逐步轉戰B2B領域。

爲何1藥網突然做出這種調整?業內人士指出,這與國內互聯網醫藥零售市場的快速發展密切相關。

近些年醫藥線上零售市場發展迅速。2020年政策利好不斷釋放,醫藥線上零售市場的想象空間進一步被拓展。2020年11月,國家藥監局綜合司發佈的《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中提出,在確保電子處方來源真實、可靠的前提下,允許網絡銷售處方藥,允許具備網絡銷售處方藥條件的藥品零售企業向公衆展示處方藥信息。根據興業證券研報的數據測算,處方外流給醫藥零售帶來的增量空間約爲1357億元。

但隨着2016年阿里、京東等互聯網巨頭相繼入局醫藥線上零售領域,行業馬太效應逐步顯現,1藥網已經很難從快速增長的醫藥B2C市場中分得一杯羹了。

2020年受益於新冠疫情,線上醫藥零售行業迎來發展大年。京東健康2020年醫藥和健康產品銷售收入爲167.74億元,同比增長77.78%。平安好醫生健康商城實現收入37.12億元,同比增長爲27%。在活躍人數方面,2020年京東健康的年度活躍用戶數達到980萬,同比增長60.07%。阿里健康的年度活躍消費者數量超過2.8億,同比增加9000萬人數。相比之下,同年1藥網B2C業務僅實現收入6.91億元,同比增長僅爲6%。

從1藥網整個主營業務的營收來看,其一直處於虧損之中。1藥網自上市以來的營收表現可謂亮眼,由2018年的17.9億一躍上升至2020年的82億元。但公司近年來卻持續虧損,按照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其上市以來的近三年歸屬普通股股東淨虧損共計9.68億元。即便在普遍受益於疫情的行業大年裡,公司歸屬普通股股東的淨虧損仍達3.08億元。不僅如此,公司的盈利能力逐年呈現下滑趨勢,毛利率從2016年的9%,一路下滑至2020年的4%。

B2B業務盈利低,研發投入少

自2017年開始,公司將戰場轉向了B2B領域,通過技術賦能各類B端客戶是公司目前主打的資本故事。

近幾年1藥網B2B業務發展迅速,營業收入從2017年的10.62億增長至2020年的74.9億元。目前B2B業務已經成爲公司最重要的收入來源,2020年佔總營業收入的比例爲91.3%。

然而,一路高歌猛進的B2B業務使公司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尷尬局面。

根據年報數據,2020年公司服務的藥店數量已經擴大至33萬家。根據國家藥監局發佈的《藥品監督管理統計年度報告(2020年)》,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藥店57.33萬家,其中零售藥店爲24.1萬家,零售連鎖企業和門店爲31.92萬家。這意味着1藥網已經覆蓋了全國超過一半的藥店數量。但儘管如此,B2B業務目前仍處於虧損狀態,2020年虧損率爲5.7%。進一步拆分藥店結構,可以發現公司超過6成的合作藥店來自於3-6線城市,單店利潤空間或較爲有限。

從毛利率來看,2020年1藥網在該項業務上的毛利率僅爲3%,遠低於原本就不高的行業水平。這或許可以解釋爲公司爲了切入B2B業務的市場份額,採用了低價策略,對B端客戶進行了大幅讓利。未來隨着更多的省份將藥店納入集中採購的範圍,B2B業務的利潤空間或將被進一步壓縮。

針對盈利效果不佳的B2B業務,1藥網對《創業圈》資本研究員表示,2020年公司在八大運營中心的基礎上進一步升級倉儲配送網絡,在華東、華中等地進行擴倉,同時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提升運營效率。

有券商分析師指出,純B2B業務的利潤空間很低,需要不斷給平臺補貼維護新客的活躍率,以養成採購習慣。2020年中國醫藥、九州通和上海醫藥在醫藥分銷業務上的毛利率均在7.5%左右,可見該項業務在產業鏈上相對弱勢的行業地位。

此外,公司一直對外講述着“技術賦能”的資本故事,將通過智能技術改造醫藥供應鏈環節,賦能各類B端客戶。但值得注意的是,至少在報表層面,1藥網並未體現出足夠的科技屬性,在技術研發方面並未給予明顯的重視。

截至2020年底,公司無形資產僅爲652萬元。2018-2020年公司的技術費用分別爲0.71億、0.62億和0.92億元,佔同期營收的比例分別僅爲4%、1.6%和1%。而科創板上市的條件之一,便是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佔最近三年累計營業收入的比例不低於15%。1藥網回覆《創業圈》問詢時表示,公司一直重視在技術團隊和研發方面的投入,截至今年一季度,公司的技術研發費用同比增長136.2% 。

根據Pre-IPO融資協議,如果1藥網不能在2023年上半年前在科創板上市,那麼投資方將有權要求1藥網的實控人購買該部分股權。當然最終能否成功闖關科創板,還得看公司提交的科創板招股說明書。但至少從目前的情況看,1藥網講述的技術賦能故事,離落地仍有一定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