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疫情嚴峻,民衆塞爆醫院搶採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日(2日)公佈,即日起快篩陽性才能做PCR。不過,臺大醫院智慧醫療中心副主任、哈佛大學公衛博士李建璋認爲,快篩呈現陰性但症狀嚴重者,還是可以前往急診做PCR,如果是快篩陽性但無症狀者,應該前往門診或社區篩檢站。
▲醫師蘇一峰日前曾PO出「夜晚急診仍有許多民衆排隊做PCR」的畫面。(圖/翻攝自蘇一峰臉書)
指揮官陳時中2日表示,爲因應目前本土疫情,各地方政府要加設社區篩檢站,並鼓勵基層加入提供採檢服務,而急救責任醫院也要開設防疫門診分流病人,提供輕症、無症狀但家用快篩陽性民衆做相關診療;另外,即日起無症狀民衆快篩陽性纔可去做PCR採檢,居家隔離和居家檢疫者則依照相關篩檢規定辦理。
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臺大醫院智慧醫療中心副主任、哈佛大學公衛博士李建璋認爲,急診的使用原則是依症狀嚴重程度而定,不是快篩陰陽性,若是快篩陰性但症狀嚴重者,還是要前往急診做PCR,而快篩陽性但無症狀者,則應該前往門診或社區篩檢站,這纔是共存時代應該做的事,也就是迴歸到常規醫療處置原則。
▲李建璋認爲,快篩陰性但症狀嚴重者,應該前往急診。(示意圖/記者姜國輝攝)
本土疫情連日破萬例確診,不少民衆擔心染疫,擠爆急診搶做篩檢,一度傳出急診醫護2人要顧50名病患、連上十幾天沒休假等事,掀起各界正反意見熱議。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2日也曾在臉書PO文呼籲,最近臺灣發生許多民衆在急診室等太久,造成病人失去生命救治的情況,希望大家不要去擠急診,「不要只記住自己要PCR ,而忘了有別人要CPR!」
黃軒建議,民衆可依需求調整,再來急診室,若兒童出現以下症狀須「視訊診療」,必要時得安排外出就醫(警訊表徵/就醫警訊):
(一)發燒超過48小時,或高燒超過39度合併發冷/冒冷汗。(二)退燒後持續活動力不佳。(三)退燒後持續呼吸急促/喘或胸悶胸痛。(四)持續性的嘔吐、頭痛或腹痛。(五)超過12小時未進食或未解尿。
二、若兒童出現以下症狀,請撥119或緊急時由同住親友送醫(119送醫/緊急自行就醫條件):
(一)抽搐。(二)意識不佳。(三)呼吸困難或有胸凹現象。(四)脣色發白或發紫。(五)血氧飽和度低於94%(如家中測出)。(六)肢體冰冷合併皮膚斑駁、冒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