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育學考研衝刺預測試題及參考答案

三人行教育供稿

一、單項選擇題:1~45題,每小題2分,共90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赫爾巴特繼承了康德的教育學講座,並於1806年出版了____。這是一本自成體系的教育學著作,它的出版標誌着教育學已開始成爲一門獨立的學科。 ( )

A.《大教學論》 B.《普通教育學》 C.《愛彌兒》 D.《教育學導論》

2.提倡把實驗心理學研究成果和方法運用於教育研究,從而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學化”,這是20世紀以來,______教育學派別的基本觀點。( )

A.實驗教育學 B.批判教育學 C.文化教育學 D.制度教育學

3.批判教育學是當前西方教育理論界占主導地位的教育思潮。其代表人物有_____。( )

A.布爾迪厄 B.斯普朗格 C.狄爾泰 D.梅伊曼

4. 馬克思主義認爲,人的全面發展最根本的是指_______。( )

A.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B.勞動能力的全面發展

C.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 D.既能從事體力勞動又能從事腦力勞動

5.持有“教育從它的起源來說,是一個生物學的過程。”“生物的衝動是教育的主要動力。”這一觀點的人物是______。( )

A.勒圖爾諾 B.孟錄 C.恩格斯 D.沛西能

6.20世紀教育發展總目標中的“兩基”是______。( )

A.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B.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

C.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實現素質教育

D.基礎知識和基本素質

7. 50年代末以美國教育家布魯納爲代表提出來的課程理論是______。( )

A.學科課程理論 B.結構主義課程論 C.實用主義課程論 D.綜合課程論

8. “教師中心論”的代表人物是_____。( )

A.杜威 B.誇美紐斯 C.華生 D.赫爾巴特

9.以行爲主義心理學爲指導思想,認爲學習是刺激——反應之間的聯結,教學的目的就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學生特定的反映的教學模式是______。( )

A.程序教學模式 B.發現教學模式 C.掌握學習教學模式 D.暗示教學模式

10.發現並重視團體生活個人道德思維方式深刻影響的教育模式是_____。( )

A.集體教育模式 B.道德認知發展模式 C.社會學習模式 D.體諒模式

11.從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品德發展的實際出發,根據他們的年齡特徵和個性差異進行不同的教育,使每個學生的思想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發展,這是_____德育原則。 ( )

A.知行統一

B.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相結合

C.正面引導與紀律約束相結合

D.照顧年齡特點與照顧個別特點相結合

12. 我國最早使用“教育”一詞的是_____。( )

A.孔子 B.孟子 C.許慎 D.朱熹

13.“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這句話出自_____。( )

A.《學記》 B.《論語》 C.五經四書 D.《說文解字》

14. “學在官府”是哪個歷史時期的文化教育特徵? ( )

A 商代 B夏代 C西周 D東周

15. 中國歷史上記載最早的兒童識字課本是什麼?( )

A《千字文》 B《史籀篇》 C《三字經》 D《急就篇》

16. “明人倫”的教育目的是由誰第一次明確地概括出來的?( )

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莊子

17.的考試形式,在哪個朝代確定。( )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19. 第一部在全國實施的學制是哪一部? ( )

A、癸卯學制 B、壬寅學制 C、壬子學制 D、癸丑學制

20. 下列哪所學校不是中國共產黨早期創辦的?( )

A、湖南自修大學 B、魯迅藝術學院 C、平民女學 D、農民運動講習所

21.最早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闡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著作是______。( )

A.凱洛夫的《教育學》 B.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

C.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 D.楊賢江的《新教育大綱》

22.教育思潮中,不屬於五四時期資產階級教育思潮的是______。( )

A、復古主義教育思潮 B、平民主義教育思潮

C、工讀主義教育思潮 D、實用主義教育思潮

23. 以“產婆術”著稱的提倡啓發式教學是古代先哲______。( )

A、孔子 B、孟子 C、蘇格拉底 D、亞里斯多德

24. 最早提出教育要適應兒童的年齡階段,進行和諧發展的教育思想家是______。( )

A.柏拉圖 B.昆體良 C.皮亞傑 D.亞里士多德

25 法國著名教育家盧梭的教育著作是_____。( )

A.《教育漫話》 B.《大教學論》 C.《愛彌爾》 D.《普通教育學》

26. 英國近代學校教育制度是一種典型的______。( )

A.雙軌制 B.單軌制 C.分支制 D.中間型學制

27. 1968年法國議會通過並頒佈了_____,這部法律的主要精神是確立了法國高等教育“自主自治”、“民主參與”、“多科性結構”三條辦學原則。( )

A.《富爾法案》 B.《哈比改革》 C.《課程憲章》 D.《教育改革法》

28.美國()法案中規定了聯邦政府對教育事業撥款資助的有關事項,其基本精神是要求重視科技教育,以提高教育水平,加速培養人才,並作出諸如“強調天才教育”等“積極措施”。

( )

A.《國防教育法》 B.《教育改革法》 C.《史密斯—休斯法案》D.《教育基本法》

29.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內容是_____。( )

A,全面發展的教育理論 B.認知結構理論

C.教學與發展理論 D.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

30.20世紀60年代初期,在美國發起課程改革運動的著名心理學家是______。( )

A.桑代克 B.斯金納 C.華生 D.布魯納

31.對學習內容和學習結果感興趣而形成的動機,可稱爲______。( )

A.遠景的直接動機 B.間接動機 C.近景動機 D.內在動機

32. 由於反映活動的形式不同,知識可以分爲陳述性知識與______。( )

A.隱性知識 B.顯性知識 C.程序性知識 D.實用性知識

33.現代認知心理學把記憶系統分爲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______。( )

A.內隱記憶 B.操作記憶 C.長時記憶 D.形式記憶

34.學習策略一般包括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______。( )

A.記憶策略 B.資源管理策略 C.思維策略 D.學習策略

35.我們通常在長時間想不出問題結果之後,就去做些別的事情,之後回來很順利就解決了之前的問題,我們稱這種現象爲_______。( )

A.思維定勢 B.功能固着 C.原型啓發 D.醞釀效應

36.體現“身教重於言教”思想的學習理論派別是_______。( )

A.社會學習理論 B.聯結理論 C.認知學習理論 D.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37.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稱爲學習的_______。( )

A.強化 B.遷移 C.反饋 D.聯結

38.有意義學習的客觀條件是_______。( )

A.學習材料的邏輯意義 B.學習策略

C.記憶 D.學習興趣

39.“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屬於條件作用中的_______。( )

A.泛化 B.分化 C.反射 D.消退

40. “總數爲N=500,樣本容量是n=50,求出間隔500÷50=10,於是每隔10個抽取一個樣本,連續抽樣50次。”這是採用______。( )

A.簡單隨機取樣法 B.分層隨機取樣法

C.等距隨機取樣法 D.多段隨機取樣法

41. 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______。( )

A.研究的信度高低說明研究和研究結果是否可重複,是否具有前後一貫性,或研究的前後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複

B、研究必須有效度纔有意義

C.有效度一定有信度

D.有信度一定有效度

42. 編制態度問卷,下面哪些敘述是不正確的是____。( )

A 題目不可以使用雙重否定句 B 應儘量迴避社會讚許性高的問題

C 量表尺度越大,測量越精確 D 問卷題目越多越好

43. 下列哪一說法不正確。( )

A. 對調查對象的羣體資料必須有明確的瞭解,這樣才能確定羣體的基本單位;

B. 遺失被試的資料可能會造成取樣的偏差。

C. 訪問者及介紹人的被信任程度,可能使被試的反應失真,使調查資料產生較大誤差。

D. 訪談調查常常是個人之間進行的,樣本的代表性不會影響訪談調查的資料價值。

44.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 )

A. 對相關關係,至少有這樣兩種情況:變量X是變量Y的原因(或結果);或X與Y都是其它變量的結果。

B. 有相關一定有因果,兩個存在相關關係的事物,一定存在因果關係。

C. 相關關係與數學中函數與自變量關係的沒有區別。

D. 相關的概念指兩種變量之間的關係或聯繫程度,它表達的是一種精確、穩定的變化關係。

45. 研究變量的四種類型分別是_______。( )

A. 稱名變量、順序變量、等距變量和等比變量

B. 稱名變量、順序變量、等距變量和隨機變量

C. 離散變量、順序變量、等距變量和等比變量

D. 稱名變量、順序變量、連續變量和等比變量

二、 辨析題:46~48小題,每小題15分,共45分。要求判斷正誤並着重闡明理由。

46.教育方針和教育目的沒有什麼區別。

47. 智者是西方最早的職業教師。

48. 大學院和大學區制改革雖初衷良好,但由於不切合中國的實際,因而失誤是必然的。

三、簡答題:49~53小題,每小題15分,共75分。

49.制定教育目標的基本依據是什麼?

50.教師佈置作業應注意什麼?

51.比較古希臘城邦雅典教育和斯巴達教育的異同點。

52.概述洋務學堂的發展概況和特點。

53.教育文獻綜述報告一般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

四、分析論述題:54~56小題,每小題30分,共90分。

54. 試論教育在創新型國家建設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55. 試對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進行分析和評述。

56.Ⅰ試論述有關問題解決的影響因素。

Ⅱ編寫問卷內容時應注意哪些技巧問題?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答案:

1.B

2.A

3.A

4.A

5.A

6.B

7.B

8.D

9.A

10.C

11.D

12.B

13.D

14.C

15.B

16.C

17.C

18.A

19.B

20.A

21.A

22.A

23.C

24.D

25.C

26.A

27.A

28.A

29.A

30.D

31.A

32.C

33.C

34.B

35.D

36.A

37.B

38.A

39.A

40.B

41.D

42.D

43.D

44.A

45.A

二、辨析題:

46.【答案要點

答:錯誤。教育目的反映的是一定社會對人才培養的總要求,規定教育培養人才的質量規格; 教育方針是階級和政黨確定的在一定時期內教育發展的基本指導思想。兩者出發點 不同、指向對象不同、實際功用不同、隸屬範疇不同。

47.【答案要點】

答:正確。智者(又稱詭辯家),在荷馬時代,是指某種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擁有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到公元前 5 世紀後期,“智者”一詞,被專門用來指以收費 授徒爲職業的巡迴教師。他們雲遊各地,授徒講學,成爲西方最早的職業教師。智者的出現使得職業教師已逐步取代原有的“大衆教師”(如詩人、劇作家等),教育工作已經開始職業 化。

48.【答案要點】

答:正確。 這是目前大多數學者的共同觀點。1922 年 3 月,蔡元培發表《 教育獨立議》一 文,主張採取大學區制;在 1922 年 9 月召開的全國學制會議上,蔡元培和李石曾 提議以法國教育制度爲藍本,改教育部爲大學院,以統轄全國學術和教育;將全國 分爲若干大學區,區即爲一個獨立的教育行政單位。由於大學院制過於理想化,無 法適應當時中國政治、經濟的實際,實行一年多即告失致。

三、簡答題:

49.【答案要點】

答:第一,社會依據: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科學技術發展狀況、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

第二,個人依據:個人身心發展的需要。

50.【答案要點】

答: 一要適度。“度”指難度。教師應根據自己上課的深度來把握作業的難度,根據學生智力的高低和掌握知識的深淺,選擇一定比例的難易題目,使學生差的學生能做到一些基礎知識題,掌握基礎知識

二是適量。“量“很難把握的,應根據學生所讀年級的高低和所學科目的地位來具體把握,不能一概而論。“少而精”可以說是適量的最高要求。

三是新穎,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題目新;二是題型要有變化。學生比較喜歡接受新事物、新變化,一是佈置新穎的題目,調動、激發學生解題的興趣;二是經常交換題型,不要一種題型做到底,各種題型的題目都要佈置幾個,這會使學生做題不感到單調。

四是評價合理,突出科學性家庭作業是課堂教學內容的鞏固和發展。因此,檢查家庭作業要善於抓住時機佈置作業是日常教學過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它不僅是對教師課堂效果的評價,也是對學生掌握佈置作業的技巧,合理地佈置作業,將對提高教學質量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51. 【答案要點】

答:斯巴達教育與教育的異同在斯巴達,教育是國家事業,完全由國家控制。尚武精神,是實用性的國家導向的軍事教育, 教育成爲斯巴達治國和維持統治的主要工具。 其教育目的:訓練良好的公民,培養合格的軍人。其教育制度:斯巴達實行嚴格的體格檢查制度,由長老代表國家檢查新生兒的體質情況。只 有健康的新生兒才被允許撫養。兒童 7 歲前,在家中接受母親或保姆的養育和照管,受國 家監督;7-18 歲,進入國家的教育機構,即軍營接受教育;18-20 歲,進入高一級的教育 機構,青年軍事訓練團開始接受正規軍訓;20 歲,公民子弟開始接受實戰訓練,開始服兵 役;30 歲,正式獲得公民資格,有參加民衆大會的權利。可任官職,任需參戰和軍訓;60 歲,免除兵役。 其教育內容:1、忍耐勞苦訓練 2、軍事體育訓練----以“五項競技”爲主要內容 3、道德教育, 通過神話、傳說、祭祀等,訓練絕對服從精神。

雅典的教育則是一種身心統一的和諧發展的教育。追求身體美與心靈美的結合。 反對專業和 職業化的訓練。同時,雅典人還認爲教育自己的孩子是每個公民對國家的職責。其教育目的:培養身心和諧,既美且善的公民 。

52.【答案要點】

答:在洋務運動期間,洋務派先後創辦了30多所新式學堂。這些學堂大致分爲三類。第一類是外國語言文字學校;第二類是各種專門技術學校;第三類是軍事技術學校。

洋務學堂的特點:洋務學堂與封建官學、書院、私塾等中國傳統學校有顯著差異。所謂新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1.洋務學堂的培養目標是造就各項洋務事業需要的專門人才。在教學內容上,洋務學堂以西文西藝爲主,課程包括外語、數學、格致等一般性課程以及和各自專業相關的科學技術課程,主義學以致用。3.在教學方法上,洋務學堂比較能按照指示的接受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安排教學內容,重視理解。

53.【答案要點】

答: 教育文獻綜述報告包含以下四個部分的內容:

1.提出問題

2.確定方法

3.正文部分

4研究中存在問題。

54. 【答案要點】

答:試論教育在創新型國家建設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 從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關係來看,教育影響着政治文明、經濟發展、文化進步,影響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素質的增強。在 2006 年年初舉行的全國科技大會上,中 央提出要用 15 年時間使中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所謂的創新型國家,主要體現國家經濟發展,不是簡單的通過勞動力要素以及資本要素來驅動,是要通過自主創 新,具有綜合性的生產要素來實行經濟社會的持續和協調發展。 在建設創新型國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 程中,我們需要無數優秀創新型人才脫穎而出。因爲技術創新、市場創新、組織創 新,都是由人來完成的。因此,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在全社會大力營造創新文化 環境,深入開展機制和體制改革,積極推動創新型人才的快速成長和持續發展。 培養創新型人才是實現創新型國家的基本保證。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創新人才, 是中華民族走向全面復興的通行證。長期以來,我國教育一直沒有走出以知識傳授 爲主中心的傳統教育模式。我們把這種教育稱爲接受式教育;而創新教育是由接受 教育發展來的,以繼承爲基拙,以發展爲目的,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爲基本價值取向 的教育。 創新教育在我國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把教育的核心追求從知識轉向發展、從繼承轉向創新。 培養創新型人才,首先需要在宏觀上進行教育思想、教育體制、教材體系、教育模式、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大膽創新,既要大力提倡敢爲人先、敢冒風險的精神, 又要大力倡導敢於創新、勇於競爭和寬容失敗的精神,創造一個有利於創新型人才 成長的良好氛圍。其次需要在微觀上把創新意識帶到人才培養的具體過程中,夯實 基礎,大膽質疑,突破定勢,使人們想創新、敢創新、能創新、善創新。以此,來 推動創新型國家的建設和發展。

55. 【答案要點】

答: 該理論主要包括三大主張: ( l )生活即教育。這是生活教育論的核心。陶行知說:“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 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因此,我們可以說:‘生活即教育’, ”因此他認爲, “過什麼生活便也是在受什麼教育,, “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纔算畢業”。主張“生活即教育”就是要使兒童的生活成爲兒童的教育內容,反對“以書本爲 中心”,拋棄那種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 ( 2 )社會即學校。這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學校與社會關係問題上的具體化。陶行知 指出:“從大衆的立場上看,社會是大衆唯一的學校,生活是大衆唯一的教育”,反對那種與 社會、與民衆脫離,僅僅爲“有錢、有閒、有面子的人”服務的“死世界”。他認爲,在“學校即 社會”的主張下,學校裡的東西太少了,學校如同鳥籠,學生如同籠中鳥,因此必須拆除學校與社會之間的“高牆”, “把學校的一切伸張到大自然裡去”,伸張到整個社會,這樣學校就 不會成爲脫離社會生活的“死學校”。 ( 3 )教學做合一。這是“生活即教育”的教學理論和方法論。他說:“教學做合一是生活 現象之說明,即是教育現象之說明。在生活裡,教學做只是一種生活之三方面,而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同時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 ”… 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 樣學就怎樣教。教與學都以做爲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可見,他 的“教學做合一”是建立在“行”的基礎上,以行求知的;其教學實踐則是從“教授法”到“教學 法”,由“教學合一”到“教學做合一”。這是陶行知對注入式教學法的否定,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重大改造。 “生活即教育”強調的是教育以生活爲中心,儘管它在生活與教育的區別和系統知識傳授 方面有所忽視,但在破除傳統教育脫離民衆、脫離社會生活的弊端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 義;“社會即學校”擴大了學校教育的內涵和作用,對傳統的學校觀、教育觀有所改變,而且 能使勞苦大衆受到起碼的教育,貫穿了普及民衆教育的苦心,同樣值得肯定;“教學做合一” 不僅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方法論, 而且是對注入式教學法的否定和對傳統教學方法的重大改造。總之,“生活教育”理論體現了陶行知立足中國實際“去謀適合,謀創造”的追求,無論是 強調學校教育與社會生活、生產勞動相結合,還是要求手腦並用、在勞力上勞心,都是對傳統教育的批判和超越,顯示出強烈的時代氣.息,至今都富有啓示意義。

56.【答案要點】

答: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受多種心理過程影響,有些因素對解決問題起促進作用,有些則阻礙作用。 1問題情景。從信息加工觀點出發,解決問題就是在問題空間中進行搜索,以求通過搜索最後達到目標的既解決問題。問題的最初情景稱爲初始狀態,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的各種狀態叫中間狀態,目標就是目的狀態。所謂問題空間,就包括上述三種狀態以及有關三種狀態的知識。通過對這些信息的分析,人們還進一步分析被試解題的策略,循環子目標的策略。問題情景是指個人所面臨的刺激模式與個人的知識結構所形成的差異。一般地說,刺激模式與個人認知結構越接近,問題越容易解決。 2定勢。定勢是指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應的傾向。定勢有時候有助於問題解決,有時候會妨礙問題的解決。積極影響表現在解決類似問題時,傾向採取習慣的方式解決,可以提高解題效率,消極的影響表現爲它限制形成假設的範圍,並使所嘗試的問題解決方法固定化。 3功能固着。人們把某種功能賜予某種物體的傾向性稱爲功能固着,如盒子是裝東西的,毛筆寫字的等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人們能否改變事物固有的功能以適應新的問題情景的需要,即靈活運用功能變通,常常成爲解決問題的關鍵。 4背景知識。解決問題必須具有相應的知識經驗,只有依據有關的知識才能爲問題的決絕確定方向、選擇途徑和方法。一般來說,知識經驗越多,解決問題越容易,但知識經驗並不是解決問題的充分條件。 5個性特徵。氣質、性格等差異也影響着問題解決的效率。富有理想、意志堅強、情緒穩定、刻苦勤奮等優良品質都會提高問題解決的效率。保持中等程度的動機水平也有利於問題解決。 此外,智力水平、動機強度、認知策略等也會影響問題的解決。

56Ⅱ【參考答案

答:問卷內容應注意的問題:(1)題目的類型是否正確而合適。類型可以從兩方面說,一是開放式無結構或限制式有結構的題目,應從研究的性質來決定;一是性質上的類別,如學生學習動機、興趣、學校教育方式、教學效果。(2)題目是否切合研究假設的需要。每一類型中的題目,應該均爲驗證假設或研究目的所必需。(3)題目是否含混不清,引起歧義。含混不清容易引起誤解,造成問卷的偏差和失真。

通常應設法避免三類問題:(1)太普遍化的問話,使受測者不知真正目的,如“你常看電視嗎?”(2)語意不清的措詞,使受測者費解,如“你認爲目前教師的待遇夠好嗎?”“待遇”和“夠好”都是語意不清;(3)包含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觀念與事實,使受測者不知如何選擇,如“宗教的作用是使人向善,還是麻醉自己?”(4)題目是否涉及社會禁忌與愛好,任何一個社會,都有些地方不能亂碰的,特別是關於禁忌與愛好方面,或者是正面問一些敏感的道德問題,政治問題。涉及個人隱私或恩怨的問題,也不能問,因爲這類問題往往會遭到抑制。(5)要避免或減少社會稱許性。對於社會稱許性的題目,要儘量避免或減少,編題時儘量少用理性的敘述,而從被測者感覺方面進行描述,可減少社會稱許性。例如,學習動機問卷:“努力學習就是爲了取得好成績”(測學業動機)“學習就是爲了提高自己的能力”(測掌握動機),這兩題的社會稱許性都較強,如果二選一的話,一般選第二問,因爲老師、家長經常是這樣教育每一個學生的。這是一種理性的說教,如果改爲:“每次卷子發下來後看到分數比別人高,心裡很美滋滋的”(表現出學業動機),“每次卷子發下來後,雖然得分比別人高,也總覺得自己考試時沒有發揮好”(測掌握動機),這樣從感覺的方面進行敘述,沒有理性的思考,而是直接反映感覺,可大大地減少題目的社會稱許性。(6)題目是否產生暗示作用。(7)題目是否超出受測的知識和能力。許多問題,設計者看來,非常簡單,可是受測者可能從來就沒有想過或遭遇過,得替他們設想,在他們的知識、經驗、能力的範圍內提出問題,不要把問題理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