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大選】趙春山/讓手中一票,掌握你的未來!

▲2020總統大選,宋楚瑜韓國瑜、蔡英文三組候選人及其副手

趙春山/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票日倒數計時,日前接待遠從海外來臺觀選的朋友,他們過去都把臺灣選舉視爲一場「嘉年華會」,但卻形容這次臺灣的「二合一」選舉,氣氛較往來大爲不同。在參選人造勢的場合,只見臺上說話的人口沫橫飛,臺下聼話的人隨聲附和,揚溢熱烈的情緒。但激情過後,人人臉上似乎都露出些許期待和焦慮的複雜表情。

這屆總統和立委選舉,可能是中華民國立憲以來,最重要也是最具戲劇性的一次。選戰早自2018年底「九合一」地方選舉結束後,隨即揭開序幕。其間高潮迭起,扣人心絃。朝野政黨的實力消長,隨角逐大位者的聲勢起伏,瞬息萬變。

例如,由蔡英文總統領導的執政民進黨,不到半年就從地方敗選中谷底翻身,民意支持度大大超過意圖挾「韓流」乘勝追擊的高雄市長韓國瑜和國民黨。異軍突起的「第三勢力」,雷聲大雨點小,不具威脅性。選戰很快就恢復到兩黨政治常態

對岸領導人習近平說,中共正歷經「世界前所未有的變局」,臺灣的處境更復如此。臺灣四面環海國家的生存和發展,不免受到外部環境變化的影響,其中以中美關係最具關鍵性,這是臺灣這埸大選,普受當今世上兩大強權關注的原因。美國把臺灣作爲印太戰略的一環,中共則視臺灣爲攸關「主權與領土完整」的核心利益,雙方在「臺灣問題」上,不斷進行戰略攻防。美國著名學者杭亭頓(Samuel Huntington) 說:「國家利益源於國家認同」。臺灣內部因認同危機而無法形成臺灣共識,這也嚴重削弱臺灣因應外部變局的籌碼,尤其是經濟成長的能力。

在一般民主國家,選民投票行爲基本上受到三種取向的影響,即政黨取向、政見取向和候選人取向。臺灣這次選舉的氛圍相當詭異,各式各樣的假消息在選戰中四處飛揚,參選人端出的牛肉乏人問津,政見辯論也就激不出太多的火花

▲1/11投票日,10日中午已開始出現返鄉投票人潮。(圖/記者張凱喨攝)

藍綠兩大陣營包裝下,政黨的角色被模糊化了,這點尤其彰顯於國民黨這個百年老黨的身上。韓國瑜選擇非黨籍張善政出任副手,雖讓人一新耳目,但國民黨提出的不分區名單,卻被一些黨內參選同志視爲「票房毒藥」,避之唯恐不及,政黨竟然變成了選舉的負債

無論是「母雞小雞」或「小雞拱母雞」,舞臺上的主角只有蔡英文和韓國瑜,而兩人似乎都承受一股「勢在必得」的壓力。蔡如敗選,將寫下中華民國直選總統以來,首位未能贏取連任的紀錄,這讓她情何以堪韓若敗選,即使最後穩坐高雄「釣魚臺」,也讓他有「無顏見江東父老」之憾。

當週遭滿布感性超越理性的氛圍時,民衆內心充滿焦慮是可以想像的,臺灣何去何從?今天台灣需要的是一位胸懷大志,腹有良謀的領導人,能建立一個和諧的社會,營造一個安全的環境,以及深耕一個生存的條件。這次選舉產生的總統和執政團隊,能夠滿足上述需求,帶領檯灣突破逆境嗎?

答案就是對臺灣選民政治智慧的考驗。民主可能不是最完美的制度設計,但畢竟是由人民自己作出的選擇。人民享受民主的成果,也必須付出民主的代價。希望人人珍惜手中的一票,爲自己的未來,作出最佳的選擇。

熱門推薦》►【2020大選】一場過去與未來的戰爭

►【2020大選】如果我是臺灣人 我還相信中國嗎?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臺,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