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兩岸前瞻/藍綠白誰勝選 兩岸關係各有挑戰

無論明年臺灣誰當選,北京都會繼續促統和促融合。圖爲今年復航的金門小三通。本報資料照片

大陸商務部認定臺灣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構成貿易壁壘後不到一週,即宣佈對臺灣出口大陸的十二項ECFA石化產品,停止優惠關稅,衝擊我石化產業。北京在臺灣大選前密集出手,已預示二○二四兩岸關係前景,將由大選結果錨定其走向。可以說,截然不同的臺海景況,將隨着開票結束那一刻底定,決定權就在每位臺灣選民的手中。

綠續執政 陸恐加劇經貿戰

近期大陸無論是祭出反傾銷調查、貿易壁壘認定,或者中止部分ECFA優惠關稅,背後意涵是,既然兩岸當局沒有對話的政治基礎,過去的貿易失衡或對臺讓利,自然也沒有繼續的理由。如果臺灣大選的結果是民進黨繼續執政,大陸對臺經貿戰勢必越演越烈。不僅如此,遲未解凍的陸客來臺、陸生就學等,可能都還要「懸空」一陣子。

另一種情況則是藍營重返執政,兩岸經貿爭端將透過重啓對話的兩會(海基會和大陸海協會)或者透過ECFA下設的兩岸經合會磋商解決。大陸已認定的貿易壁壘問題,也能透過談判找到解方,降低貿易衝擊。

兩岸僵局下,北京把矛頭轉向經貿議題,其實早有端倪。今年以來,中共國臺辦每每在談及兩岸關係前景時,除了強調臺灣正面臨「和平與戰爭」選擇外,還會加上「繁榮與衰退」,由此構成了所謂兩條道路、兩種前景的選項。繁榮或衰退,正是經貿戰的伏筆。

大陸宣佈中止部分ECFA優惠關稅時,國臺辦也隨即表明,兩岸可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協商解決經貿關係中的各類問題。這是因爲二○一○年六月,兩岸正是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籤署ECFA。十多年過去,臺灣也確實因爲早收清單獲得較多利益。

大選結果 如習對臺成績單

中共以經逼政、以經促統,並非新聞,每到選舉還會加大力度,但這次選舉卻極爲關鍵,政大東亞所特聘教授王信賢認爲,從北京角度看,如果是民進黨繼續執政,這代表什麼意義?首先是民進黨長期執政;第二,這是臺灣人民的選擇,北京要如何再寄希望於臺灣人民;更重要的是,如果賴清德執政八年,習近平到中共二十一大都還在,習的廿年裡頭有多久是民進黨執政,如此對臺政策算是成功還是不成功?所以北京一定會有反應。

美國因素也不能忽略。如果綠營連任,一月十三日投票結束到五月廿日就職,中間四個多月至關重要,北京必然會有更多施壓,也不排除透過美方的壓力,促使賴清德在就職演說提出一定的保證,而鑑於賴曾自稱臺獨工作者,北京的「要價」恐怕只會更高。

華府立場 不樂見臺海緊繃

選前美方三位重量級學者即撰文呼籲,賴如果當選,應重申蔡英文在二○一六年就職時的承諾,即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條例處理兩岸關係,並應重新審視凍結臺獨黨綱提案,承諾維持現狀。美方的關切顯示,明年同樣將面臨大選,華府顯然並不樂見臺海情勢過於緊繃。

不過,即使明年國民黨重返執政,恐也難回到二○○八年景況,當時國際環境特別是美中關係與現在大不相同。臺灣內部也有相當變化,尤其二○一四年太陽花學運後,未來兩岸協議都需經過監督條例的審查,洽籤和生效的難度大爲提高,兩岸關係的恢復和進展仍有挑戰。

至於柯文哲,雖自稱無藍綠包袱,但他僅有兩岸地方政府交流經驗,若當選能否與大陸當局互動,不無疑問。

明年臺灣大選無論誰當選,北京都會繼續促統和促融合,例如續推「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吸引更多臺青、臺生赴陸,同時鼓勵臺商融入大陸「內循環」等等,這些都是北京能夠操之在己的,也是對臺長期工作。(系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