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免稅」誘人!東南亞向臺商招手 會計師:路徑、稅務都要思考

印尼盾。(圖/路透社

記者吳靜君臺北報導

又有臺灣公司預計中國大陸蘇州部分產能遷移到印尼。KPMG安後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22)日指出,營運供應鏈跨國調整涉及多國稅務機關、多方觀點,最終稅負效果也受到各國稅制綜合影響投資方式要事前審慎考量

KPMG安侯建業會計師葉建郎表示,自中美貿易戰以來,以往佈局中國大陸爲主的臺商開始思索資產調整及供應鏈重塑東南亞政府也仿效早期臺商和中國大陸以「租稅獎勵優惠」來吸引外資,有些甚至高達20年免稅,葉建郎建議,臺商除比較投資環境、優惠措施之外,還要善用租稅協定並留意租稅規劃,舉例來說,投資路徑不同對公司或個人股東出資方而言,自印尼取得的股利可能就高達16%的所得稅差。

KPMG安侯建業執行副總林棠妮也表示,臺商現在所面臨的不只是勞工成本設廠考量,在各國興起保護主義造成關稅壁壘分明以及反避稅的趨勢之下,就連過去被臺商運用的免稅天堂再也不是天堂。臺商在思考投資架構及供應鏈利潤配置時,也無法依照以往的思維,僅將製造功能配置在單一國家或在透過免稅天堂的紙上公司進行除了控股以外的營運功能,而是進一步在層層投資架構下,應考量經濟實質法令所衍生出來法令遵循成本及各國的租稅成本的考量,最終回饋至股東的整體稅負成本的影響。

林棠妮提出,現在臺商除了持續維持製造所創造出的有限利潤外,也必須因應當地市場的法令及客戶需求,提供更高附加價值的功能,例如在各地設立銷售及售後服務公司,因此集團如何在考量供應鏈的利潤配置的同時並考量當地稅局對於反避稅查覈方式,包括各區域關稅同盟是否可以有效運用及各國對於反避稅的法令遵循要求及稅務的查覈方式。